编者按:涨价潮起,各行业生存状况如何;经历疫情不断冲击后的产业,如何寻求生存和发展;在资源持续集中的市场中,企业如何突围;站在宏观政策急剧变化的风口,中国的产业正在发生哪些新的改变?透过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观察,我们制作了本期专题,寻找答案。
身为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合伙人,他明白掘金哪条财富赛道方为上策,面临与国外的较大科技差距,他率先将目光锁定在科技领域:“无论是从卡脖子技术来说,还是从企业自身来说,利润率比较低,缺乏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这些都是问题。”
他的预判是准确的,相关政策的推动力度超出预期,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信号开始变成全国性的共同认知和积累,甚至在以举国体制的形式在朝前推动。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都在推动科技领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比较大,这两年取得了比较大的收获。”
除去科技,还有医疗和消费。
林凌相信,过去两年是政策变化比较大的窗口,且是和中长期趋势有关的窗口,如果不能对趋势判断认知上有准确的理解,保值增值就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是如果对趋势的认知以及政策的理解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财务上便可以得到更大的增值和积累。
变化
改变正在发生。
林凌举例道,国家对科技行业科创板的设立,提出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新定义,都是政策层面的变化体现。其次国家对有些新创行业,采取国家采购的模式,更加积极地支持某些产业产品,例如限制外资产品的采购比例,通过这种方式来扶持本国产业产品,在人才资源和上市上提供支持,反过来,外围环境的变动亦触发加快了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地。
再以教育为例,上层开始对学科培训形成限制,政策上由备案制变成审批制,即由各个教育部门来审批,且不能在周末节假日进行培训,对此前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了修正和扭转,改变了原来学校外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加码,通过不断加强课外培训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循环,降低了竞争感和焦虑感。
事实上,基石资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很轻,其受到上述政策变化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林凌表示,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教育是挺值得注意的产业,但要注意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变化。原来,教育股在A股上市比较难,大家投的更多的是信息化,教育周边的东西。当资本逐热教育领域时,林凌所在的团队相当谨慎,对看到的一些项目存在疑问,所以投得并不重。
在他看来,从多个领域的投资图景来看,现在到了一个新的窗口期。
过去中国还是靠传统产业,例如房地产等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迅速变化,现在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实现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同时兼顾到社会大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面临如今的窗口期,消费领域的投资需要兼顾更好的消费普及面,尤其要兼顾大众消费,林凌认为,从相关产品渠道品牌上来看,还有巨大机会。
除去科技与教育,林凌还看到了医疗上的一些政策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产业投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再纯粹从产业化,资金的效率或者回报率的角度来看行业的问题,这样看问题就比较纯市场,是比较狭隘的视角,投资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受限,因为政策面对这些东西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认为,过去鼓励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的宏观信号出现了改变,而现在强调公平,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的投资思维会有比较大的风险和波动。
捞回来的项目
瞅准政策变化的窗口期,林凌所在的团队,做出了不一样的投资选择。
时间倒退回2017年,从国外私有化回来的豪威科技引起了基石资本的关注。当时的科技领域投资还没有如今一般的热度,豪威科技的科技优势,过往积累的能力,产品的市场空间以及盈利能力都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加上遇到了一些市场竞争,盈利下滑,但是在基石资本内部讨论后认为,虽然绝对估值不低,但项目值得投资。
事实证明,基石资本的选择是正确的,基石资本所投资的豪威科技在和上市公司韦尔股份重组合并后,豪威科技被上市公司合并收购后,遇到新机遇,业绩得以提升,产业上的地位也得到巩固。这让林凌兴奋:“从我们自身来说,相当于我们在科技芯片大热之前,就瞄准了这样的市场标杆项目进行投资,还获得了不错的财务回报,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先机而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项目价值、对企业上下游和对资本市场较好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产业认知上,我们在芯片认知积累得到释放后,对我们后续芯片持续投资产生了极大的正向作用。”
数据统计显示,其投资的豪威科技(韦尔股份)2019以来涨幅逾10倍,其市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国芯片第一股,基石资本浮盈逾20亿。
除去豪威科技,基石资本还“捞回来”一个投资项目,那便是医疗领域的华大智造。
林凌介绍,当时和华大智造竞争的是美国的illumina测序仪。对比来看,美国的测序仪比较贵,市场占有率很高。
由于其和华大基因有关联交易,业绩没完全得到释放,林凌所在的团队一开始没看到华大智造积累的深度和高度,基于此,基石资本内部开过两次会进行讨论,直到一次年终考评会上,有人提到,这个项目是不是被低估了,方才重新提上讨论日程。
在基石资本对华大智造进行重新梳理和侦查之后,发现华大智造不仅仅在中国,乃至在全球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华大智造的设备已经沿着“一带一路”国家进行销售,体现出了较好价值。
基于此,基石资本对华大智造重新进行了评估,对创始人汪建进行了拜访交流,由此决定对华大智造进行投资。林凌说:“汪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美国收购了CompleteGe-nomics公司,再回国内不断研发创造价值,他的技术给社会提供了新的选择,降低了成本,既有社会价值,也有经济价值。”
在投资估值上,虽然华大智造的估值并不便宜,基石资本认为其整个商业化能力正在体现,最终做出了投资选择。
从一开始的纠结,到内部重新捞回来,基石资本再次做到了先市场而动,2020年5月28日,华大智造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B轮融资,基石资本便是领投方之一,这也是继2019年5月首轮募资后,华大智造完成的第二轮大规模融资。
财富风口
林凌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对于基石资本来说,科技、医疗、消费是其持续关注并重仓投资的并驾齐驱的投资赛道。
在消费领域,基石资本在渠道上进行了一连串投资,例如百果园项目、钱大妈项目。以钱大妈为例,其售卖的生鲜水果蔬菜走的是线下门店,通过加盟店实现扩张发展,且创造了日清模式,迅速从深圳走向全国,目前已经拥有4000多家门店。
林凌介绍,通常来说水果蔬菜比较难做的一点在于毛利没那么高,货损率比较大,过了当天由于新鲜度不够就要扔掉,但钱大妈创造了日清模式,当天卖光,卖不完就打折售卖或者送给客户,降低货损率。总体来看,企业发展很有特点,这个项目比其预期的发展速度要快,接下来,企业如何与加盟商通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便利和质量需求,和新的政策要求实现更好的互动。
原标题:【基石资本:新的投资窗口期到了 | 保卫财富】 内容摘要:编者按:涨价潮起,各行业生存状况如何;经历疫情不断冲击后的产业,如何寻求生存和发展;在资源持续集中的市场中,企业如何突围;站在宏观政策急剧变化的风口,中国的产业正在发生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916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