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刘玉珍 访问|刘玉海 在中国日益强调金融风险防控、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下,北交所不期而至,并被各方期待能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但无论是北交所倚之为基础的新三板的饱受流动性不足之困,还是沪深交易所30年发展历程中的跌跌撞撞、争议不断,都意味着北交所的组建及制度设计需除积弊、开新章,以面对国内外竞争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日前,就北交所及新三板的制度建设,《经济观察报》专访北京大学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原系主任刘玉珍教授。刘玉珍教授的研究领域是行为金融和市场微观结构,曾获得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和2017年中国金融研究杰出贡献奖,并多次受邀参与资本市场监管措施和法规的制定与咨询,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学术委员。
在她看来,如果北交所完全采用委托驱动的交易方式,那么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强新三板的流动性,增加北交所的吸引力或转板的可能性。同时,落实新三板与地方区域股权市场的协同,使其在中小企业的培育、特定产业公司的扶持、PE和VC的衔接上,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不断发掘优秀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做更多的辅导,改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筹资能力,让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与区域股权交易所得到更好的金融配套服务,让市场投资者对企业有更多的了解,而不只是让它上市而已。“新三板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价格形成会比较好,连带的北交所就会相当有竞争力。”
此外,对于过往中国股市中小散户为主的“钱碟型市场”交易特征、炒作壳资源、退市、熔断机制等问题,她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访谈:
01 流动性与投资者保护的纠结取舍
《经济观察报》:最近政府决定以在新三板精选层为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交所,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新三板一直受到流动性不足、有价无市的困扰,甚至出现挂牌企业摘牌——2017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1630家,但到今年9月7日,只剩下7292家。影响资本市场交易流动性和公司估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投资门槛过高、需求不足么?
刘玉珍:为什么一个交易所需要流动性?就好像一辆汽车,没有汽油是跑不动的。同样,一个交易所如果没有足够的流动性,企业上市的意义就值得商榷——无论是员工持股、融资需求,还是增加人才招聘的吸引力、为公司分散股权,都需要交易所有充足的流动性。市场交易者的多元性、多样性和活跃程度,决定了一个交易所成功与否。
首先,交易有利于股票的价格发现——像艺术品市场,如果只有一个卖方,五六个或是七八个买方,竞价后的价格很容易高估或低估,造成买方或者卖方的巨大损失。也就是说,买方或卖方不够多元的话, 对投资人、尤其散户,相当不利。因为散户不像机构/法人那样,有那么多的人力、时间和方法对股票价格做更好的评估。从投资者保护来讲,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有几个维度:深度、广度和弹性。市场中投资人可能报价趋同,也可能报不同的买卖价格,这个报价“池子”深浅就很重要。“池子”深,不论是有利空消息还是利多消息,它都不容易被操纵,也不会因为有个人希望买的很高/卖得很低,价格就往上涨的很高/往下压得很低——一个有深度的市场,不会轻易被扰动,价格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好。
广度就是,在交易时有足够的投资人报价在相同的价格上——试想,一个价位上如果只有一个投资人,那有深度也没用,价格还是会暴起暴跌;而如果在一个价格上有很多的买方和卖方,那怎么下单也不会成交到一个离谱的价格,价格的波动性会比较小。
弹性,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就像弹簧——价格弹下去马上又蹦回来,这个市场就比较经得起风吹雨打;如果价格下跌,市场要过很久才喘息过来,那这个市场弹性就不好。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投资人门槛的问题:一个资本市场设置投资者门槛,有不同的考虑和取舍,由于中小散户通常是流动性的提供者,如果让任何想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自由进出,流动性会好一些;但在制定市场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问题——刚挂牌的中小公司,通常还没有很多机构/法人的分析师对价值进行评估,这时作为一个散户就比较难去理解、发现它真正的价格。在市场流动性低的时候,如果降低投资者门槛,政策上可能要考虑是否对投资者进行足够的保护——很多小散户,他未必理解这个公司,但容易听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就跟着做了,这就有可能使他未来的财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与投资者保护的不同取舍,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我猜想是当初新三板政策设计最核心的考虑。同时,新三板的定位也更多的是从机构/法人(PE、VC)交易市场的角度去考虑,因此对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的标准是比较高的。
《经济观察报》:为增加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和股票流动性,新三板后来引入了分层改革和做市商制度,从你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两项举措对增加交易、提升流动性和估值有一定的正反馈,但为何当时没有考虑降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政府宣布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后,投资者门槛也只是略有下调,是否可以理解为,决策层仍然是将投资者保护作为优先事项?
刘玉珍:政策评估时,通常会仔细地考虑政策改变对散户投资风险、定价效率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投资准入门槛,相应可能会有多少投资者进入,其投资行为特点是什么,对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有何影响与变化。我的一些研究都发现了小散户的行为存在不理性的现象,所以,从投资者保护来讲,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通常政策上除了国际市场重视的效率与流动性外,还应向投资者保护做倾斜。
资本市场发展总是有很多不同阶段,政策推进与配套也会有不同的考虑与取舍,一个稳健的市场政策规划与实施很重要,唯有稳健发展,不断地创新迭代,才能建立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这是我过去长期参与资本市场制度研究的基本心得和思路。
02 新三板应尝试做市商增强机制
《经济观察报》:你的研究表明,做市商制度对增加交易量和公司估值是有效的,那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潜力是否已经挖掘的很充分了?
刘玉珍:上市公司需不需要做市商,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没有流动性,做市商参与的激励很低——因为存货风险太高了;而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很好、竞争性很强,那做市商获利的机会就少了,市场也不需要做市商做市。另外,新三板的公司要做市,就需要首先将部分股份转让给做市商,那转让的价格定在哪里?价格定的低,可以吸引做市商进来;但价格定的太低,公司股东会觉得不值得,于是这就涉及到上市公司和做市商之间的良性的定价协议。
原标题:【成立北交所,如何赋能新三板?】 内容摘要:受访|刘玉珍 访问|刘玉海 在中国日益强调金融风险防控、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下,北交所不期而至,并被各方期待能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但无论是北交所倚之为基础的新三板的饱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668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