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中探寻文明印迹、零距离观察发掘过程……近期,多地开展“公众考古”活动,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2021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等陆续启动,公众可通过勘探现场体验、专题展览、云端展示等活动近距离感受考古魅力。
由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可以说文物是由公众创造的,考古学的成果源于公众,又能反过来影响公众认知。考古和公众难以分开,考古也需要走向公众。
以往,考古学披着神秘“面纱”,其研究过程及成果不能很好地被大众知晓,考古学者也多是埋头做学问,这显然不利于考古学走出“深闺”,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传承。
可喜的是,近年来,从“良渚遗址热”到“三星堆上新”,从文博节目热播到考古盲盒脱销,公众对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的兴趣连年攀升。VR、考古现场直播、考古盲盒……新的技术手段及消费形式,抖客网,也助力考古从“深闺”走向大众。各地在公众考古方面更是新招频出,如开放考古现场,让网友参与“云考古”,以及招募志愿者到考古一线实地体验等。让公众参与、体验考古工作,有助于发掘文物的潜在价值,让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内涵以一种被公众广泛认可的方式得到传承,让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考古事业进步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公众考古”的探索仅限于向公众展示考古工作新成果、介绍文保技术及法规等,公众参与程度不够深、形式不够多。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还需进一步丰富形式,增强公众参与度,一些待发掘项目可先期招募志愿者参与准备工作,一些在发掘项目也可开放发掘现场让公众参观,使更多人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开展公众考古活动,让社会各界参与到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探索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气韵,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风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为弘扬中华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徐 达)
原标题:【让考古从“深闺”走出】 内容摘要:从泥土中探寻文明印迹、零距离观察发掘过程……近期,多地开展“公众考古”活动,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2021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等陆续启动,公众可通过勘探现场体验、专题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4136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