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侨眷深度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四次改革

归侨侨眷深度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是保山市唯一的归侨侨眷聚居地,其前身为柯街华侨农场。1979年,云南省委将新光农场改建为国营柯街华侨农场,接待安置各国归侨,后改制为柯街镇的一个城市社区,下设9个居民小组。2020年末,社区有居民1234户3465人,其中归侨侨眷1065户2960人。

从国营华侨农场到华侨城市社区,40多年来,经过四次成功的改革,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归侨侨眷和当地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共同享受城乡医疗社会保障,共同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1元,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5178万元。如今,走进华侨社区,感受到的是改革春风下的新气象,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978年第一次改革 回到祖国怀抱

1978年5月,云南省委决定将隶属省公安厅的新光农场改建为国营柯街华侨农场,接待安置2600余名越南归侨。12月20日,中共保山地委批准成立中共国营柯街华侨农场委员会,12月22日,柯街华侨农场成立。

75岁的归侨张桂兰回忆说,“在国外的时候,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子弹在头顶飞来飞去,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我们在抢收稻谷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乱弹打死。1979年,祖国派车把我们接回国,抖客网,脚踏祖国大地我们的心终于安定了!”“1980年,我们家分到了10多亩水田,种了露天西瓜,第二年早春,西瓜大丰收,当时就卖了8000多元。年底,家里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台山茶牌黑白电视机,记得当时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武松》,左邻右舍和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的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是现在的家庭很难体会到的。1983年,国家出台政策,土地承包到户,我们迎来了回国后的第一个春天。”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越南归侨李德寿这样回忆道。安置归侨,让他们居有定所,分配土地,让他们安心发展生产,侨民有了真正的家,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1988年第二次改革 共居共事共乐

农场成立初期,由于语言不通、居住条件差、收入来源不稳定等因素,居民思想不安,归属感不强,收入全部用来买金银首饰,随时准备“集体迁徙”。1988年1月,柯街华侨农场由省侨办直属管理移交昌宁县政府属地管理,农场正处级行政级别保持不变。这为归侨侨眷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了更有利的社会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归侨侨眷与当地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从留不住到不想走——主动融入地方,安心定居、安心发展;从集体宿舍到独栋洋楼——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以来,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纯收入分别翻了3倍和6倍;从泥滑路烂到大道通途——实现了水泥硬化道路“组组通”,水电、网络“户户通”;从格格不入到主动融入——群众主动参与融入社区发展,主动与周边村寨群众联姻交友,呈现出一片团结和睦新气象。48岁归国华侨王杰艳说:“我爱人是地地道道的昌宁人,我们从小一起学习一起玩耍,40多年来的交流融入,我也成了地地道道的昌宁人,我是华侨人,也是昌宁柯街人!”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归侨侨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1997年第三次改革 推进转型发展

归侨侨眷思想和生活稳定下来后,社区又将目光聚焦在居民的增收致富上。1997年,柯街华侨农场作为云南省13个华侨农(林)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之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场由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综合性的农业企业,华侨农场原国有企业工人全部转为华侨农场场员。

在发展经济中,社区群众不断实践探索谋求发展,社区“冯家食馆”创始人冯道富主动将“侨味”与当地菜系相互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优秀品牌菜系,宾客络绎不绝,用他的话讲:“干什么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进行改进,否则,将被发展的社会淘汰。”结合当地实际,社区确立了“稳粮扩径、扶老育新”的产业发展路子,指导大户带头,组建起甘蔗专业合作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居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畅通市场信息渠道,积极提供生产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归侨李自福带头组建的“侨众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仅向社员赊销农资,同时还做好免费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工作,现在居民农特产品已远销四川、湖北等省外市场和俄罗斯等国外市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已覆盖市内外,居民参加各种合作社的入社率已达85%,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1元,奠定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稳固的物质基础。

2009年第四次改革 共同迈向现代化

2009年,柯街华侨农场按“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三融入的改革要求,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功进行改革,在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中走在了前面,得到了国务院侨办的肯定,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三融入”让华侨社区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管理体制上,由体制外向体制内转变;在运行体制上,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转变;在扶持政策上,由边缘化向常态化转变;在思想观念上,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在产业发展上,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社区把服务归侨侨眷、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于改革工作的始终,饮水、用电、出行、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全部解决,通过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打造侨乡发展简史走廊,将归侨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并行共举,让广大归侨侨眷心有归所、精神相依,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43年来,华侨社区始终坚持改革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持了各民族友好交融、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先后四次改革中团结奋进,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归侨侨眷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切切实实有了“家”的感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促进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原标题:【归侨侨眷深度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容摘要: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四次改革 归侨侨眷深度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是保山市唯一的归侨侨眷聚居地,其前身为柯街华侨农场。1979年,云南省委将新光农场改建为国营柯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fangchan/2810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三都:夜间走访巡逻 为群众托起一盏“平安灯”
下一篇:罗甸县中医医院顺利完成骨伤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复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