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痛点困扰住房消费者维权

“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房企竟然会为了几万块钱认购款故意拖了我半年多。说好的无理由退房,最后却成了买卖双方无休止的争吵。”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说起去年的一次退房经历,张先生至今仍一脸愤愤不平。

在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有关买房的各种痛点堵点问题,照例成为住房消费者热议的焦点话题。在历年的央视315晚会,针对楼市的投诉总能登上各类问题的前三。其中,消费者反映突出的不外乎是拖延交楼办证、质量安全堪忧、配套设施缺位、随意擅改规划、退款百般刁难、物业管理混乱等房地产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的老问题。下面,南方日报记者结合近期的市场侦查和南方+客户端的报料信息,为读者和网友们梳理分析当前楼市普遍存在的买方六大痛点问题,并提出相关维权建议供大家参考。

记者 冯善书

痛点1

拖延交楼办证

不管对首次置业,还是对改善居住的人来说,买房都称得上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家庭消费中最大的支出之一。二手房中介小李告诉记者,大多数顾客在买房之前都会做好全流程的考虑,每一步计划都少不了深思熟虑。因而他说,“楼市最大痛点就是拖延交楼办证,这不仅会打乱买房者的计划,甚至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工作变迁、婚姻生育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2月28日,一名买房者通过网络平台询问某龙头房企开发的XX时光住宅5座的预售证下发问题。佛山市禅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随即在3月3日提醒该买房者,该期住宅楼当时暂未提出办理预售许可申请手续,建议谨慎购买。

事实上,交易不合法、工期不顺、手续不全、资金紧张等原因都会客观上造成开发商拖延交楼或延期办证。而贪心和粗心则是买房者惹上这类麻烦的症结所在。春节期间,某消费者就颇显自豪地告诉记者,其通过关系从广州某大型开发商那里买了一套位置和户型都非常好的商品房,尽管预售证还没有发下来,他仍然一次性向开发商缴纳了数十万元的认购款。

在此提醒消费者,哪怕销售顾问描述的优点再多、给出的条件再优惠,也不能忽视查实双方交易的房屋标的是否合法,项目投资建设的手续是否齐全。否则,很有可能会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巨大的时间或金钱代价。

痛点2

质量安全堪忧

今年2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网上披露,针对业主前期投诉,该局去年对黄埔区知识城某龙头企业开发的一处楼盘项目进行抽查,结果发现楼盘项目既无地基基础相关验收资料与检测记录,也未进行氯离子检测,混凝土表面还存在麻面等质量缺陷。为此,黄埔区住建局要求开发商等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单体建筑进行整改与检测,安排专人做好业主咨询、答疑和相关资料的查询工作。截至目前,项目所有质量问题已整改完成。

在房地产行业,与房屋质量有关的纠纷问题一直是业主投诉的焦点。尽管一座楼盘的建成和验收,需要经过多个不同部门的监管,然而在现实交易中,房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依然无法杜绝。从地基到主体结构,从外墙到内饰,从水电安装到走廊设计,曾经被南方日报和南方+网曝的房屋质量问题可以说五花八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房企掀起新一轮规模竞争,一些龙头企业也采取高周转的方式来加速扩张。过于追求投资开发的效率,必然就会放松对质量的管控。因而,消费者在看房的时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好邀请建筑专业人士陪同把关,签订交易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明晰双方的责任义务,以防开发商遇到问题时推卸责任。

痛点3

配套设施缺位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为了加快新盘的成交进度,往往会投其所好地在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提前做好各种“华丽”的配套。这里边不乏那些后期变现不了的“空头支票”。承诺的配套,最后落实不到位,这在广告法上是虚假宣传,在合同法上属于欺诈行为。不过,如此明显的道理,现实中业主却往往很难维权。对开发商来说,卖的是一套房屋,但对消费者来说买的是一个家。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小区建得再漂亮,你也不会觉得方便舒服。

近年来,广州、东莞和佛山等地有关楼盘配套的投诉纠纷一直比较多。譬如,广州天河、荔湾、黄埔等区业主反映较多的是开发商承诺的名校资源未落实的问题。有部分后来在政府的监管介入下得到妥善解决,但也有个别最后则不了了之。在高周转的模式下,企业普遍表现得急功近利,因而,在卖楼广告上通过夸大其词和搞虚假承诺来吸引买家的方式并不奇怪。关键的是,消费者自己要留个心眼,尤其是涉及教育、交通等主要配套的销售承诺,一定要多方查实。实在无法核实的,最好让开发商在白纸黑字上做出承诺,明确违约的赔偿责任。

痛点4

随意擅改规划

老王前年在广州中新知识城某大型楼盘买的一套高层住宅,去年终于交了楼。但让他颇为不爽的是,原来几栋高楼中间规划出来的中央花园,在楼房售完后居然被开发商强行建起了一座三层的商业综合体。这是一起典型的开发商在交易完成后通过擅改规划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虽然买了这几栋高层的业主们都表示很生气,有的甚至通过投诉和起诉方式要求开发商恢复原状,但最终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不管是把绿地改成门店,还是改成车位或其他任何公共设施,只要改变了交易之前开发商和售楼部正式宣传的那份规划设计图纸,其结果都涉嫌非法侵犯了业主的利益。像这样的违反销售承诺的现象在当前楼市中可以说层出不穷,买房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在交易之前与卖方签订有明确约束条款的买卖合同。千万不能因为对方是国有房企,或者是龙头房企,就可以不用合同来加以约束。对于自己预感到很可能实现不了的承诺,一定要让开发商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写进合同里边,以后出了纠纷才拥有维权的法律依据。

痛点5

退款百般刁难

2019年12月底,由于某龙头房企开发的中山市东区某大型楼盘早已清盘。但是,一名买房者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向监管部门投诉,其2019年6月8日提出无理由退房申请,到投诉当天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该公司虽然将其认购的位于十九栋2703房的住宅转售给了他人,但对其申请的认购房款却一直拒不退款,这是否涉嫌一房两卖?后来当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告诉他,该局并未收到这套住宅的购房申请资料。工作人员还要求其提供双方原来签订的《认购书》等证据,表示若情况属实,该局将会把这套房源纳入限制交易名单,以保障双方权益。

从法律上来讲,这位先生有关退房、退款的诉求,属于他和开发商之间发生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所以,工作人员建议他与开发商遵循民事合同处理原则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过,靠打官司来要回退款,显然是一条时间和经济成本非常高的维权之路。有些开发商正是抓住大多数消费者耗不起时间和金钱的心理,千方百计想通过扣压订金和认购款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经营杠杆。这当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买方来说,买不买这套房,一定要提前想好,就算很多房企为了冲业绩都提出了“无理由退房”的承诺,但钱进了别人的口袋,要想拿回来却并不容易。

痛点6

物业管理糟糕

原标题:【六大痛点困扰住房消费者维权
内容摘要:“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房企竟然会为了几万块钱认购款故意拖了我半年多。说好的无理由退房,最后却成了买卖双方无休止的争吵。”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说起去年的一次退房经历,张先生至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fangchan/3586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3·15晚会点名杭州春秋华庭问题房被强制收房
下一篇:婚后如何提取配偶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