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铺好产业路,绘就“丰”景图

近期,在龙陵县涉及石斛、重楼和黄精种植的乡镇上,各种丰收的场景正在轮番上演。在一幅幅用笑容勾勒出的“丰”景图背后,龙陵县如何布局产业发展,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石斛丰收农家乐

入冬以后,走进龙陵县龙新乡荆竹坪村山间地头,只见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们欢聚一起,互帮互助,采收成熟的石斛鲜条。

近几年来,荆竹坪村因地制宜谋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种植石斛,并逐步实现增收致富。目前,荆竹坪村已成为全乡紫皮石斛种植面积、产量最大的村(社区)。

据龙新乡荆竹坪村党总支书记卢山介绍,为了推动石斛产业发展,村党总支主要采取“总支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互助”的模式。截至目前,荆竹坪村的石斛种植面积有1100亩,石斛产业从业人员有19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8%。今年的石斛产量可达360吨,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

在石斛种植发展起来的同时,村里还发展起了另一项“指尖经济”——枫斗加工。孔书珍是白露坡小组的党支部书记,她积极带领大家加工枫斗,充分发挥了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孔书珍每年支付给枫斗加工工人的工资为50万元左右,帮助户均增收7000元至10000元左右。现全村常住人口有60%至70%的人员从事石斛种植或枫斗加工,石斛产业已真正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如今,行走在龙新荆竹坪,漫山都是石斛丰收农家乐的场景,“‘斛’光山色荆竹坪,‘枫’生水起好日子”的局面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一村一品’紫皮石斛专业示范村的建设,充分发挥村里的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石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龙陵县打造‘中国石斛之乡’添砖加瓦。” 卢山充满信心地说。

交易市场买卖忙

一大早,薄雾笼罩的石斛交易市场就热闹开来,现场买的欢、卖的乐。

匡艳芬是众多石斛收购商中的一员,她正忙着收购自己中意的石斛鲜条,然后称斤、付款、装货。在匡艳芬忙碌的身影旁,是斛农张林芬夫妇俩和儿子正在等候卖自家石斛的身影。作为栽种石斛10多年的老斛农,张林芬家目前投产的石斛有7亩,去年又扩种了9亩,每年的石斛收入达20多万元。张林芬说:“每年的石斛采收季节,早上5点钟我们就会来到交易市场,6点至7点钟是交易高峰期,今年我家已经卖了6000多斤了。”

人群中还有许多身背篮子的老年人前来购买石斛鲜条,他们因为年纪偏大不便外出,便留在家里一边照管家庭,一边加工“枫斗”赚取“指尖经济”。徐美菊大妈当天也买了满满一大背篓,她表示:年纪大了不方便外出,每年来买1000多斤鲜条加工枫斗赚点零用钱,加工费能有七八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

象达石斛产业历经30余年发展,抖客网,已经探索出集野生栽培、床式栽培、地墒栽培等多种模式。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许多斛农不仅在本地发展,还将石斛种到了外地,他们打破区域限制,积极对外拓展,发展“飞地石斛”,目前,象达斛农到芒市、平达、木城等地种植石斛近千亩,有效化解产业争地的问题。目前,全镇石斛种植已经覆盖15个村(社区)192个村民小组2000余户农户,集约化栽培面积1.06万亩,今年预计鲜条产量2000余吨、产值1.2亿元;枫斗加工4000余户,产量250吨、产值1亿余元;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9000余人,实现就业收入5000万元。

黄精重楼迎丰收

除了石斛交易的热乎,在位于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社区的龙陵县百姓重楼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们也正忙着采挖山山洼洼的黄精和重楼。

龙山镇尹兆场社区是龙陵县发展石斛产业最早的社区,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0%,但人均耕地仅有0.53亩。昔日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日子十分穷苦。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到深山箐林里采摘野生石斛卖给外地客商补贴家用。发现石斛能卖好价钱后,村民们就在村寨周围的树上或天然林中进行仿野生种植并获得了成功,从此开启了人工仿野生种植石斛之路,村民们也在石斛上淘到了“金”。

在石斛发展路上,当地斛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遭遇过石斛市场大起大落的考验和创伤。为了提高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中药材种植这一优势,当地群众决定“多条腿”走路,除了发展石斛,开始涉足其他中药材的种植。2015年,为数不多的村民率先走出来成立了以“重楼”为主打产业的龙陵县百姓重楼专业合作社,54户农户参与进来,共同发展重楼50多亩。

产业发展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中药材的种植成本高、生长周期长,加之缺乏成熟的种植经验,收益来得非常漫长。敢做“首吃螃蟹者”的当地村民段生啟、王兴笔等几个年轻人稳扎稳打,不放过种子选优、育苗研究、栽种管理、品质提升、外出学习、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来自安徽亳州的收购商孙丹丹一边在地头查看刚采挖出来的重楼和黄精,一边和合作社洽谈合作的事情。她说:“第一批货已经发往亳州,如果谈得拢,我们准备达成长期合作。”

现在黄精种植面积达到了600多亩,重楼达到了500多亩。今年开挖黄精30多亩、重楼5亩多,产量能达到150多吨。”合作社“领头雁”王兴笔介绍,“按照产量和市场行情来估算,合作社今年开挖的重楼和黄精收入可达25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这些产品有的已经进行烘干处理发往了外地,有的直接以鲜品的形式出售。产业发展起来了,还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据悉,长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农忙时节每天用工高达100多人,有效促进了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原标题:【龙陵,铺好产业路,绘就“丰”景图
内容摘要:近期,在龙陵县涉及石斛、重楼和黄精种植的乡镇上,各种丰收的场景正在轮番上演。在一幅幅用笑容勾勒出的“丰”景图背后,龙陵县如何布局产业发展,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石斛丰收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fangchan/5712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龙陵:绿色发展让林下有“路”产业生“金”
下一篇:施甸县立足苦干实干巧干 大抓狠抓长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