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壹账通提供“三省”保险服务 融壹账通不断夯实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

   

  继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后,保险业率先落地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银保监会在近期发布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标准化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保险科技技术标准供给”等。

  随着近几年“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普及,保险数字化进入下半场,数字化转型正渐渐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的闭环迈进,数字化程度已经不是一个公司单打独斗的战役。保险数字化正在推动险企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并在保险科技的加速渗透中,赋能产业链合作伙伴。

   

  保险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保险企业全场景服务,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发展趋势。有保险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保险行业所有触达客户的业务环节将实现线上化,数字化的实施将大幅提高保险业务的处理效率。

  2021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在科技投入方面,推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投入占比超过1%、信息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的目标;在服务能力方面,提出推动行业实现业务线上化率超过90%、线上化产品比例超过50%、线上化客户比例超过60%、承保自动化率超过70%、核保自动化率超过80%、理赔自动化率超过40%的目标;在创新应用方面,提出推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2万个的目标。

  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调研数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保险行业信息科技累计投入达941.85亿元。2020年,行业信息科技总投入3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63%。其中,直保公司信息科技投入平均占比为0.65%,大中型保险公司平均占比为0.56%,小微型保险公司平均占比为1.59%。

  据艾瑞咨询预计保险业信息科技总投入在2023年将达到546.5亿元,且未来几年可能仍会维持高增长的态势。

  目前,大中小险企或成立科技子公司,或与第三方合作,通过创新性科技手段不断打造保险产品,探索数字化转型。

  在最早一波布局保险科技的公司中,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公开信息显示,金融壹账通提供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客户体验。

   

  三大核心业务助力险企构建数字能力

  金融壹账通依托平安建立了保险业务的数字化标准流程。在数字化保险方面,金融壹账通三大核心业务:数字化车险、数字化寿险、数字化健康险持续升级。

  在数字化车险方面,为降低赔付风险,公司基于万级底层数据,构建了5大理赔数据库,通过上千个风控规则模型,智能识别作业渗漏风险及欺诈风险。此外,基于行业最佳实践、建立严格的服务标准,金融壹账通修配服务平台和车主服务平台帮助保险公司连接更多的优质生态资源,并通过技术手段将查勘、救援、维修、配件管理等流程线上化、操作透明化,实现智能化的管控,抖客网,全面助力理赔成本下降。

  数字化寿险方面,金融壹账通结合多项AI技术实现智能双录和智能认证,使代理人与投/被保人能够便捷、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保险销售行为的记录,实现可溯管理;通过人脸识别、活体识别、声纹识别、OCR识别等AI技术,以API或 SDK形式联网公安身份系统进行实时核查,快速准确地实人认证,身份核实。

  数字化健康险方面,公司则打通团险/个险系统,实现一个系统支持团/个业务多样化功能,全面支持意健险业务在一个系统的统一出单,统一理赔,规范运营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近年来,监管对保险行业科技提出更为细致的内容和要求,以推动保险科技高质量发展。如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多种与数字化转型紧密相关的新型风险。例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愈发复杂,对模型本身需要做有效的模型风险管理;新技术广泛应用下,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风险点随之增多,需要有效管控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等。这对面向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提供商成为巨大的考验和机遇。

  目前,金融壹账通已与国内近50%的财产险公司达成合作,获得行业与客户的广泛认可。金融壹账通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时代,通过新兴技术来加速和推动业务转型,服务好每一个保险企业。中国保险科技方兴未艾,金融壹账通坚持不断进化,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后100米”。

   

原标题:【推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壹账通提供“三省”保险服务 融壹账通不断夯实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
内容摘要:  继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后,保险业率先落地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银保监会在近期发布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0012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港股科技板块有望延续强势表现 恒生科技ETF配置价值凸显
下一篇:央行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 四方精创等数字货币概念股再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