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抖客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以遏制通胀飙升。据悉,这也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美联储此次大幅加息的原因是什么?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是否会被波及?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还有空间?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席卷全球
上海证券报:此次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原因是什么?
管涛:在宏观政策过度刺激、供应链修复缓慢、全球疫情频发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美国通胀持续“爆表”,不断超出市场预期。今年5月,美国CPI同比升8.6%,创下41年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升6.0%,为美联储通胀目标的3倍。继“通胀暂时论”破灭后,“通胀见顶论”也饱受质疑。去年底今年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不同场合表示,去年上半年错估了美国通胀形势。货币政策退出偏慢和高企的通胀严重损害了美联储的公信度。
此次加息75个基点凸显了美联储治理通胀的决心。因为只要经济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通胀压力就会偏向上行,所以既然无法保证供给如期修复并追上需求,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政策降低需求。参考20世纪70年代经验,一旦通胀预期固化,未来治理通胀的代价可能会更大。近期,美国30年抵押贷款平均利率飙升至5.78%,是去年同期的2倍,耐用品消费压力可能开始显现。
上海证券报:美联储此轮加息与前一轮相比,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差异?
管涛:由于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财政政策没有积极参与,美国的通胀压力并不明显。2009年希腊危机爆发并最终演变成欧债危机,叠加2013年美国陷入财政悬崖,美联储面临的是低通胀、低增长和低利率的“三低”环境。为此,美联储不得不将缩减购债规模的时间推迟至2014年,将加息和缩表的时间分别推迟至2015年底和2017年底。在上一轮经济复苏中,美国CPI同比增速的高点都未曾达到4%。
而在这一轮美联储加息前,美国财政刺激规模史无前例,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大幅超过2009年奥巴马时期的规模,并且许多财政资金都直接发到居民手上,导致美国需求过旺。货币政策主要影响总需求,对供给的作用较为有限,而且像绳子一样,好拉不好推。
目前,由于对通胀形势的误判,美联储的加息行动已经严重落后于市场曲线,只能通过更加激进的加息和缩表来拉紧绳子,通过打压需求尽快让通胀回落至2%目标区间。但是,由于美联储的紧缩力度超过市场预期,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大为增加。为此,最近鲍威尔和耶伦均先后松口,表示加息能够确保经济软着陆。
上海证券报:美联储加息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管涛: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以消费驱动为主。美国消费品进口占其国内零售额的30%以上。美联储加息会通过需求下降、金融动荡和资本回流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近期,OECD和世界银行轮番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也表示,由于通胀高企和主要央行的货币紧缩,7月份可能会第三次下调年内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实体经济对货币紧缩存在滞后反应,而全球金融市场已经率先反映了潜在的美国经济衰退。股票市场方面,从6月1日至6月17日,标普50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累计下跌11.1%、8.8%和4.8%,截至6月17日,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下跌23.1%、17.4%和9.8%。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较高点回落约32.8%。
债券市场方面,今年美国债券市场经历了一次历史级别的下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时较去年底飙升近200个基点至3.5%,涨幅超过一倍。欧洲负收益率债券的规模大幅缩小,日本央行则勉强支撑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目标值0.25%附近。
外汇市场方面,此前,一些媒体曾用“美元横扫一切”的标题凸显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年初至今,美元指数上涨9.1%,欧元兑美元下跌7.7%至1.05,美元兑日元上涨17.3%至135.由于欧元区的通胀形势与美国存在差异,美联储更为鹰派的姿态可能仍会支持美元对欧元的表现。而日本则较为尴尬,由于日本央行难以放弃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只能让日元不断失血,而日元失血可能会加大日本的输入型通胀,进一步降低日本经济增长率,形成恶性循环。当然,面对通胀压力回潮,欧元区和日本如何在走出负利率环境的同时不引爆债务危机,是这波全球加息潮最大的看点。
上海证券报:美联储持续加息,将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应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调整?
管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既有疫情多点散发的内因,也有美联储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外因,并且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全球各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大都是针对其国内状况为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和节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而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更加重要。
影响人民币升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且此消彼长。不同时期市场的观点和侧重点会动态变化,今年全球的汇率主题很可能是“中国稳增长、美国治通胀”,随着国内稳增长进入关键期和美联储紧缩步伐加快,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波动幅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前期人民币快速回调是如期而至的市场纠偏,是内外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以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此外,市场对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已经形成预期,未来利差的影响可能会有所钝化。同时,如果美联储加息能够给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降温,则可能为我国进一步扩大投资打开空间。最终,不管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美国的通胀,都需要数据进一步论证。在此之前,市场还将会不断摇摆不定。
上海证券报:我国在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方面是否还有空间?
管涛:我国是大型开放型经济体,一直强调宏观政策对内优先。即货币政策优先考虑国内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情况,汇率负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通俗地讲,就是利率政策对内、汇率政策对外。由于前期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供给恢复总体快于需求,通胀水平较为温和,这为宏观政策保留了正常空间,也为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创造了条件。所以,中国货币政策的时间窗口并不取决于美联储加息,而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虽然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市场纠偏式的调整,但是由于进行了较为妥善的沟通和预期管理,即便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并未出现持续单边贬值。资本流动方面,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加上“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经济逐步回归正轨,自4月份起沪深港股通项下重现累计净买入;债券通项下,尽管外资在2月份至5月份期间持续净卖出,但是没有影响境内债券和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
原标题:【管涛:美联储激进治通胀 我国“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 内容摘要:6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 基金 利率 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以遏制通胀飙升。据悉,这也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美联储此次大幅加息的原因是什么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0393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