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刊文:基金风格漂移是病,得治!

  漂移是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种驾驶方式,运用得好具有观赏性,否则很危险。近段时间,漂移被频繁用在了主题基金的投资上,引发市场争议。

  对此,笔者认为,基金风格漂移是病,得治!

  基金的风格漂移主要体现在一些行业主题基金,其投资组合与行业主题或是投资风格产生较大差异。例如,某投资主题是健康文娱的基金,但实际投资却无健康无文娱,而投新能源和芯片。

  基民认为,不管怎么变,最终能获得收益就行。市场专业人士认为,随意改变投资主题,违背了投资契约,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基金经理则说,“我们是为了基民的回报有保障。”

  虽然不同的市场主体对基金风格漂移理解是不同的,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基金风格漂移后不管是赚钱还是亏损,这种行为都是违约行为,挑战的是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信任和市场已经形成的契约精神。

  因此,对于基金风格漂移这个“病”,必须得治,可以参考以下的“药方”。

  首先,遵守契约精神,充分利用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权利。

  如果一只主题基金确实想漂移也不是不可实现。

  根据基金合同规定,需要变更基金投资目标、范围或策略时,可以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主题投资基金如果要改变投资目标和策略可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

  通过正规途径改变投资目标合法合理,基民也更放心,基金管理人也可以更安心的操作。这项权利也是《证券投资基金法》赋予基民的权利。

  其次,完善基金公司内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产品特点的基金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

  越来越多的基金急于漂移,原因之一也是基金经理为了应对公司内部的业绩考核,通过投资热门板块来扮靓自己的成绩单。

  因此,完善基金公司内部考评机制非常重要,防止基金经理为追求相对业绩排名而违背基金契约,最终伤害投资人。

  另外,对于违反基金合同,给投资者带来损害的基金管理人要加大追责力度。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管理人和托管人在各自履职的过程中,对于违反本法规定或基金合同约定,给基金财产或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各自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因共同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诚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投资者的信任是基金行业赖以生存的命脉,不要轻视这份信任,诚信之堤溃于蚁穴。

  相关评论

  证券时报头版刊文:用科学方法治理基金风格漂移大冒险

  摆脱合同束缚去追逐市场热点,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老问题,近两年因市场风格极化,这个老问题愈发突出,严重文不对题的事情频频发生:名为文体健康的,抖客网,重仓半导体、新能源;名为创新成长的,持股以金融行业为主;名为教育行业的,篮子里装满了热门行业股。

  当然,有人觉得这很“正常”。一些持有人觉得赶上热点能赚钱就好,管它当初合同是如何约定的。先蹭上热点,以热门题材为号召把基金设立起来,把钱募过来,把规模做起来,如果市场环境变了,原先的行业和题材熄火了,操作时风格变通一下就行,一些基金公司也觉得这是发展壮大的聪明之举。

  这种背离合同约束,行一时之便、得一时之利的玩法,聪明是聪明,不过是一种小聪明,它对市场整体稳定、对基金行业长远发展都构成危害。它首先强化了市场的羊群效应,加大了市场波动;其次这种风格的随意改变和漂移并不能保证长期增加收益,甚至短期内也不见得有系统性超额收益,漂错了方向,还会增加持有人与管理人之间发生纠纷的风险;再次,随意违背受托责任最终只会让合同失去严肃性,既不利于持有人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也可能让现实的持有人和潜在投资者失去对行业的信任。

  近日有报道说,相关监管在加强,那些发生风格漂移的基金可能正在改正错误。但要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市场不再出现“盲盒”产品,不能只靠监管压力,建立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构建约束性更强的监管规则,加大信息披露,才是治本之策,具体可考虑以下办法:

  一是细化募集报告中可投资对象的描述,建立白名单制度,要求公布具体可投资对象的名单,因新股上市、退市而使名单增减的,可在定期报告中更新;二是建立起衡量风格偏离的数据指标,要求在一年四次的定期报告中专门披露基金对合同中风格遵守情况的信息,公布风格偏离程度的具体数据,对偏离超过一定限度的,规定回归的期限和方式,这样可让那些不顾合同约定追热点的基金慎重行事,知难而止;三是更严格约束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基金更名等实质性更改合同内容的事项,两者均必须经持有人大会通过,同时提高相关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详尽程度。此外,还可要求第三方评级机构将合同遵守情况、风格偏离情况纳入评级指标体系中,对合同遵守不好、风格偏离度高的基金不予评级或将其视为主要风险因素大幅扣减评分,遏制某些基金管理人风格漂移大冒险、一旦得手则名利双收的冲动。

  中国证券报:监管层盯上风格漂移 “盲盒基金”调仓换股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通过采访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风格发生偏离的基金产品进行了重点关注,要求重点说明持仓是否符合基金合同。相关基金经理也正在对基金产品的持仓进行调整。近期的净值走势显示,这些“盲盒基金”的实际净值开始偏离估算净值,印证了基金正在持续调仓换股。

  风格漂移受关注

  《风格漂移引争议名不副实的基金“盲盒”》报道指出,长期以来,基金行业总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基金,让投资者无所适从。特别是近期一些主题基金“一窝蜂”持有新能源个股。虽然有些投资者大呼“刺激”,因为新能源板块在涨,“名不副实”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有观点认为,为投资者赚钱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具体方法上不妨灵活一点。不过,报道指出,恪守基金合同的契约精神,呵护好这份“确定性”,是公募基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公募基金需要正视自己的契约精神。

  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监管部门正在高度关注部分基金投资出现偏离的情况。

  “近期确有监管部门关注基金‘风格漂移’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市场关注度高、涉及众多持有人的基金产品。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进行相关情况的说明。”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有基金经理表示,公司已经对他所管理产品的持仓进行了检视,以确保重仓方向与基金合同和基金名称等保持一致。据介绍,不少同行都在这样做,对部分持仓风格偏离明显的基金产品,则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做好仓位调整。

  “监管导向很明确,舆论和投资者很关注。近期热门板块震荡调整,同样也给了基金调仓换股的动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督察长表示。

  此前,证监会方面明确指出,希望广大基金机构自觉坚持客户利益至上,敬畏投资者,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成长壮大。基金行业要讲情怀,塑造可信赖、受尊敬的行业形象。“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是基金业的基本定位。履行信义义务、坚守契约精神是发展之基、立业之本。

  调仓换股进行时

  净值走势显示,一些“盲盒基金”正在调仓换股。

原标题:【证券日报头版刊文:基金风格漂移是病,得治!
内容摘要:漂移是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种驾驶方式,运用得好具有观赏性,否则很危险。近段时间,漂移被频繁用在了主题 基金 的投资上,引发市场争议。 对此,笔者认为,基金风格漂移是病,得治!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094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什么情况?“基金大跌”冲上热搜第一!都亏钱了?基金经理火速解读
下一篇:热搜第一!河南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 “第三针”的知识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