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一场从观念到体系的变革突破
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力争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万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校企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过去40多年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校与市场接轨,结合企业反馈的需求,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育社会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可促进高校与企业信息及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双赢模式。
同时,在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部分合作模式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存在针对性不强、规模不大、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市场主体与高校展开新一轮探索。比如,抖客网,有的企业通过打造面向高校学生的开源课程和实践培养方案,为培育开源人才生态、促进产教相长作出了创新性尝试。经过产业界和学术界持续努力,校企合作成效获得显著改善。
加速产学研融合,作为校企合作走深向实的重要方面,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这次集聚三部门力量推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重在补短板,发挥政策助推作用。从三部门的构成来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动高校和企业双方主管部门的参与度,利用各自职能和资源优势,推动校企双向发力,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优势和企业产业化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突显知识产权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打破产学研过程中的机制性障碍,探索更多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是一场从观念到体系的变革突破,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校企积极性和各方面优势。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化落地载体,推动二者加强协同创新,要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为此,应从三方面力促校企深度融合。
其一,激发精准协同创新活力。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校基于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层次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创新对接合作方式,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建立完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降低对接成本,提升对接效率,促进协同创新。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其二,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知识产权是高校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创新与市场、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应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从“1”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有效经济产出;强化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提升法治化水平。
其三,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应做好顶层设计并制订实施路径,采取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为产教融合搭建快车道。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将企业与社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人才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进入良性循环。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重点破解人才培养瓶颈,使产教融合真正渗透到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延伸阅读:“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重点任务
(一) 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将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开展校企创新合作。
(二)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指导做好创新联合体的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工作,鼓励参照使用《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试行)》,防范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对于协同承担攻关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三) 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优化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为关键领域发展提供支撑。组织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突破以及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吸纳龙头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参与共建单位,通过调整、充实、整合等方式,推动工程中心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切实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支持,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带去一批技术、推动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
(五)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建“蓝火博士生工作团”,根据地方及企业技术需求,每年组织在校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等深入企业,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担任企业的高校联络员,作为企业联系高校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
(六)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组织高校积极参与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与专利开放许可,鼓励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组织专场对接活动和线上专区,集中发布开放许可专利信息,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原标题:【朱克力:加速产学研融合】 内容摘要:政策解读:一场从观念到体系的变革突破 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日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2737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