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一本名为《胶原蛋白材料》的著作被收录进中国百年“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
这部丛书是中国化工学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精品专著,同时入选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共计15项化工材料关键技术突破。
在大众认知里,相比其他高精尖科技,胶原蛋白材料似乎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成熟技术。
为什么这样一项看起来特别“平民化”的技术,会被认定为中国百年以来在化工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还要追溯至《胶原蛋白材料》的主要作者之一、巨子生物首席科学家范代娣教授二十余年的科研生涯。
尽管“胶原”一词(collagen)最早是由希腊语(colla,译为“胶水”)和法语(gene,译为“生产”)组合而成,后来演变为学术界的通用术语;动物胶原蛋白(Animal Collagen)最早的制备技术也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并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然而,如果说到“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研究,全球学界都无法忽视一支来自中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和一家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巨子生物。
9月24日,巨子生物在22周年发布会之际,重磅公布筹备近3年之久、和数十位专家共同编撰的《重组胶原蛋白在皮肤病与皮肤护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及联合美丽修行出品的《胶原时代|2022重组胶原蛋白护肤新趋势洞察》行业报告,再次展示了企业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上的深耕成果。
成果背后,承载着巨子生物22年来的累累战绩。截至2022年4月,巨子生物已拥有75项发明专利及专利申请,并承担着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1977年,全球第一支牛胶原注射美容产品Knapp上市,开启牛胶原应用于注射填充材料的新时代;1981年,全球首款牛源胶原蛋白填充产品Zyderm正式获批,在欧美地区掀起一阵注射胶原蛋白美容的风潮。 长期以来,动物胶原蛋白在全球胶原蛋白市场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流通于市场的主流胶原蛋白类产品通常是通过从牛、猪、鱼等动物源提取的方式实现的。 伴随“动物源提取法”的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潜在的技术缺陷也日渐浮现,其中以“病毒风险”和“排异反应”最为突出。安全问题成了这项技术的桎梏。
有业内专家告诉亿邦动力,“病毒风险”是血液制品、动物来源成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规避动物胶原蛋白的病毒风险,全球多国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重组胶原蛋白的方式解决病毒感染的风险。然而,从实验室到规模化量产的研究转化路径始终没有被打通。
1994年,我国生物化工博士范代娣就已开始从事“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工作, 经过6年多的不间断努力,她带领团队一路过关斩将,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胶原蛋白基因进行重组转化,并通过高密度发酵培养生产具有不同功效的重组胶原蛋白。研究团队将这项独有专利技术命名为“类人®胶原蛋白”,这也就意味着,首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功问世。
相比行业通用的“动物源提取法”,巨子生物所采用的“重组基因工程法”克服了传统动物胶原蛋白的病毒风险、排异反应风险等多重不确定性,保障了添加成分的安全性;通过合成生物学,还可以生产出比自然界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活性更强的物质。
其实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和分类,早先在国际学界就已做了初步的区分。国际上将重组胶原蛋白分为三类: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
但随着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发展,各大企业和品牌瞄准了这一火热的蓝海赛道纷纷入局,加速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如同“硬币的两面”,难免出现一些研究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并在市场消费者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宣传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涉及虚假宣传的问题,比如五花八门的命名和定义等,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误导。
为了正本清源、规范行业发展,2022年,我国正式出台了《重组胶原蛋白》(YY/T1849-2022)行业标准和《重组胶原蛋白分类命名指导原则》,将重组胶原蛋白划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三种。
巨子生物副总裁段志广博士介绍说,国家分类命名原则中的“重组人胶原蛋白”是指具有三螺旋结构,与人体的胶原蛋白完全相同的物质。“通俗理解,假设人体胶原蛋白分子结构是由三条链拧成的一股粗绳,那么‘重组人胶原蛋白’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完整复刻这样一股粗绳,实际上目前没有技术可以实现突破。”他说。
如果说“重组人胶原蛋白”是包含三条链的粗绳,那么“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就是从这股粗绳里拿出一条链,剪掉没有功能性的区域,把可以实现某种功效的链条复制多次,直到获得与那条‘粗绳’类似的结构。“目前国内外对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均集中在这一领域。”段博士进一步解释道。
而第三种“类胶原蛋白”则是指,其氨基酸序列不完全与人的胶原蛋白一致,同源化程度较低的物质。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中已储备的33种不同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均属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范畴,其中包括3种全长Ⅰ、Ⅱ、Ⅲ型重组胶原蛋白,5种重组胶原蛋白功效片段,25种功能强化型重组胶原蛋白。
目前对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国际分类和现行国家标准命名这两种分类方法,最大的争议在于“人源化”的概念。那么“人源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有国际共识的。
段博士介绍道,“动物携带有人的功能性基因的一种现象,英文叫 humanized,用于人源化抗体或人源化小鼠。而国内外公认的定义和内涵是,为了降低动物源胶原蛋白、动物源多肽的抗原属性,抖客网,通过基因操作手段对动物体内的蛋白或多肽的编码基因进行编辑改造,全部置换或者是部分置换为人的编码基因,以获得类似人类的氨基酸序列。这是跟动物相关的一个名词,其实和微生物表达的重组胶原蛋白是无关的,这也是这个领域目前存在争议的最大原因。”
而巨子生物一直在用国际标准的“Human-like collagen”来表述“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目前有超过 180 篇的权威的学术文章来支持。换言之,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研究之初就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并一直走在国际研究的前列。
2021年,巨子生物全新研发出“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具体包含: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通过不同的仿生组合,可以起到修护、舒缓、抗皱紧致、祛斑美白、保湿等多种功效。
原标题:【专攻“卡脖子”技术难题:巨子生物为国产美妆“原料自主”争了口气】 内容摘要:2022年6月,一本名为《胶原蛋白材料》的著作被收录进中国百年“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 这部丛书是中国化工学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精品专著,同时入选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信息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5170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