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顶流”李晓星重磅发声:对全年消费保持乐观 地产板块超额收益接近尾声

  近日,在以“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银华基金资产管理论坛上,银华基金业务副总经理、投资管理一部总监晓星表示,今年市场的关键词是“重拾信心,聚焦成长”。各种政策支持以及一些宏观环境的变化,非常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去年很多标的的基本面情况超预期,但股价调整幅度却不小,抖客网,背后的核心是信心的缺失。如果今年它们可以继续兑现基本面的趋势,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得到修复。

  他认为,今年最大的变量是市场信心的恢复,最看好科技成长股方向,将继续选择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包括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信创、互联网、消费医疗、创新药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

  结束“躺赢”

  新能源优质公司投资机会逐步显现

  作为10多年前最早开始看新能源的研究员之一,晓星表示:“这个行业最开始特别小众,对整体基金表现并没有太大影响。但近十年来,从行业来看,新能源对基金业绩表现已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能源也开始被冠以‘抱团’和‘躺赢’的代表。一旦一个板块开始成为‘躺赢’的代表,那他可能就要开始大幅调整之路,去年新能源板块整体大幅跑输市场。展望2023年,新能源交易拥挤的问题可能会逐渐得到解决,一致预期逐渐碎裂,我们相信投资机会也将逐步显现,特别是那些业绩能够持续超预期的优质公司。”

  李晓星眼中的“风光电储”

  电动车方面,2022年的数据在12月份之前持续超预期。四季度至2023年年初基本面不算很好,产业链公司排产下行比较明显。但李晓星认为,最重要的股价位置还是偏理想的,悲观预期大部分都已经体现。2023年美国电动车市场会迎来较好的增长,国内和欧洲的销量预期都会迎来修复,股价位置孕育了一些机会,他会更多聚焦在上游资源、差异化较大的电池以及贴近消费者能留存住利润的整车标的;中游材料大规模扩产,持续关注竞争格局的变化,聚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的环节。

  从光伏板块来看,现在市场上总体来说担心产能过剩。但李晓星认为,长期看制造业永远是产能过剩的,因为扩产从来都不是壁垒,而制造业最终反映的是合理的利润率和成本的规模优势,最终是开工率和利润率的平衡。一旦有超额的利润率,或者门槛不高,总会有很多的资本进入,让它降到一个合理的利润率。他觉得光伏最大的变量,就是硅料产能扩张带动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整体看供给端的约束不大,2023年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各个环节都过剩的情况下,产能约束不是核心,利润将在各个环节之间重新分配,整体产业链回归合理利润率。

  风电方面,2022年市场对于海风预期过高,近期调整也比较大。李晓星表示,对于竞争格局的一些变化,目前的股价位置反映相对来说比较充分。对于海风来讲,从5年的维度能够看到预期几倍增长的市场。在目前的估值分位以及预期反应的情况下,这个板块现在投资非常具有吸引力。

  对于储能行业,李晓星认为整体仍然处于爆发期,股价调整提升了相关公司一定性价比,在高预期背景下,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速值得跟踪。对于新能源的方向,李晓星认为,真实基本面的情况比市场预期还是要好一些的,特别是在储能这块。其他科技相关的比如军工半导体信创、传媒互联网,都是他相对看好的方向。

  全年消费保持乐观

  地产板块超额收益接近尾声

  医药方面,李晓星表示:“2023年比2022年更乐观,短期疫情受损的板块,包括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或可迎来边际改善,大部分医药标的都有望实现恢复性高增长。对于其中需求旺盛、可择期的医美、医疗服务等,预计还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CRO/CDMO因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下滑、地缘政治风险等原因,回调后估值和股价都在低位,继续看好其中业绩稳定可持续高增的标的。”

  “2023年大消费行业回归基本面选股,复苏是主线,升级和价格弹性标的收益率或更高。随着投资者对于消费复苏信心的修复,估值迅速修复,厂商到经销商再到终端全链条信心恢复,表现为今年目标制定的更加积极、渠道打款备货意愿有所改善,但基本面的配合需要时间。”李晓星表示对全年消费板块保持乐观。看好业绩确定性高的白酒,受益于复苏的食品龙头,及部分业绩确定性较强、有自身成长性的个股。

  对于房地产行业,李晓星认为,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放松,整体经济也将走向稳增长,但房地产行业投资更多是看政策边际变化,板块超额收益接近尾声。

原标题:【500亿“顶流”李晓星重磅发声:对全年消费保持乐观 地产板块超额收益接近尾声
内容摘要:近日,在以“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一届 银华基金 资产管理论坛上,银华 基金 业务副总经理、投资管理一部总监李晓星表示,今年市场的关键词是“重拾信心,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0147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周末要闻汇总:1月新增信贷近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下一篇:经济日报: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首月信贷供需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