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1923年,瑞典青年布莱顿、孟德斯在准备毕业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冰箱,由此推动了饮食的百年变迁:
20世纪3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贵族率先享用到了矮小的全封闭式冰箱;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把当地生产的小冰箱搬回家;步入21世纪,基于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全球各地用户不约而同地选择海尔冰箱。
正如科普博主“三一博士”在《第一台电冰箱竟是两名瑞典学生的作业!》视频中所提,回首百年,冰箱已不再是难得的奢侈品了,而是寻常百姓家的必备品。而从欧美品牌抢先领跑,到日韩品牌反超,再到如今蝉联15年全球销量第一的海尔,冰箱虽最早诞生在瑞典,却呈现出了最强品牌在中国的全新局面。品牌格局的变化中其实也藏着必然的道理:持续的冠军,需要有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欧美、日韩品牌:推动冰箱工业化进程
在冰箱行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很长一段时间解决的是制冷等基础问题。20年代前,为了储藏和冷却食物,人们开始使用原始冰箱,而这时候的产品并不能够制冷,需要不停买冰块以补充冷气。直到1923年,布莱顿和孟德斯研究出了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才让人们在家更轻松地用上制冷设备。
一家美国公司瞄准商机买走了专利,并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新物种的出现吸引大批品牌入场,加速产品、技术的革新。很快,欧美品牌迅速崛起,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直到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与臭氧变薄等问题日益严峻,用户开始将目光转向节能、环保、耐用冰箱。80、90年代,日韩品牌推出的节能小体积冰箱走俏市场,引领全球冰箱行业进入“日韩时代”。
可以说,欧美品牌和日韩品牌先后占据了冰箱发展历程中近70年的C位,推动冰箱工业化进程。
中国品牌:围绕用户需求引领时代变迁
然而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冰箱市场格局逐渐向中国倾斜。2008年,世界权威调研组织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海尔冰箱市场份额超过欧美、日韩等品牌,跃居全球第一,而在此后至今的15年间,海尔冰箱始终保持销量全球第一。
为何中国品牌起步晚,如今却发展最强呢?答案仅四个字:用户需求。应对用户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中国品牌率先给出了更具差异化的方案。
从影响行业发展进程的四大变迁来说,海尔冰箱皆为时代引领者。1993年,为满足环保需求,海尔推出了中国首台超无氟节能冰箱,开创全线无氟替代的先河。2010年,为解决用户手动除霜烦恼,海尔推出首台三门无霜冰箱,并首个将无霜技术进行全系列应用。2020年,为满足用户厨居审美需求,海尔率先推出零距离自由嵌入式冰箱,并于2022年推出《自由嵌入式电冰箱标准》,打开嵌入式冰箱发展新格局。而为升级用户健康储鲜体验,其首创全空间保鲜冰箱,至今持续迭代,引领行业步入“全空间保鲜”储鲜时代。
放眼全球,基于“10+N”全球研发创新体系,海尔冰箱创造出独特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拉开增长差距。比如,抖客网,俄罗斯2米高冰箱、印度不弯腰冰箱、泰国可制作冰沙冰箱、日本超薄冰箱……由此,即便是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欧洲市场,海尔冰箱也能脱颖而出,就拿其多门冰箱来说,2022年在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波兰6国均位居市场第一。
两项突破:开创冰箱行业新格局
百年间,冰箱行业历经数次变迁发展渐趋成熟。那么,在物联网技术扑面而来的新时代,这艘巨轮又将驶向何处呢?透过海尔冰箱近期的创新实践不难发现,行业正在冰箱的储鲜效果和功能外延两方面做突破。
首先,突破传统保鲜瓶颈,实现向健康储鲜的进阶。如今,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得饱、吃得好,而是讲究吃得鲜、吃得健康。对此,海尔冰箱创新全空间保鲜科技,延长保鲜期之外更留存食材营养。具体来看,牛肉恒温鲜冻30天后可实现汁液流失率≤1.88%,蛋白质折损度<10%;彩椒冷藏7天可实现失重率≤3%,VC留存率98.3%。
其次,突破冰箱的硬件局限,构建更为广阔的食联生态。通过链接十二大行业上千家资源方,海尔冰箱构建食联生态,从“买”到“做”一管到底。比如,为了解决用户不会做饭的痛点,海尔食联生态上线了行业唯一的预制品物联网解决方案平台——阿尔法鱼,用户在家仅需3步即可复刻大师同款菜。
百年前,布莱顿、孟德斯两位发明家一定很难想到,冰箱会演变成如今的样子。他不仅能带来新鲜健康的食材,还能链接生态资源为人们提供更简单、更智慧的厨居生活方式。未来,相信这一全新的饮食生活场景还将传播到世界更多的角落,引领新一轮的潮流。
原标题:【电冰箱百年:最早在瑞典,最强在中国】 内容摘要:历史总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1923年,瑞典青年布莱顿、孟德斯在准备毕业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冰箱,由此推动了饮食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0383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