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食物观建设“蓝色粮仓”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湛江市考察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当前,推动海水养殖由近岸浅水向离岸深海转移是必然趋势,深远海养殖也将成为我国海洋食物生产的主要增长点。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水深不超过20米的潮间带和近浅海区域,长期的高密度养殖已导致近海养殖容量趋于饱和、海域承载力接近极限,并引发了养殖海域富营养化、养殖病害频发以及养殖水产品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缓解近海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发展深远海养殖,将养殖活动拓展到水流交换条件更好的深远海,不仅可以解决近岸不畅通水体交换条件下的鱼类抑制摄食、生长缓慢、发病率高的问题,还可有效缓解近岸养殖压力、改善近海生态环境并促进海水养殖业实现绿色生态转型。据研究测算,以30米等深线为限,扣除近岸传统海水养殖区、港口航道、海洋保护区等其他海洋功能区,全国可用于养殖开发的离岸海域约20万平方千米,如果扩大人工鱼礁投放规模和海洋底播面积,抖客网,并选择适宜水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深水设施养殖,到2050年全国可养殖面积的十分之一将得到开发,使离岸养殖达到当前近岸海水养殖规模,预计可增产优质海洋水产品1000万吨。这将极大缓解我国食物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国家食物安全保障水平。

  

  我国深远海养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深水抗风浪养殖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深远海养殖实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远海围栏、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多元化养殖模式,深远海养殖产量呈快速上升态势。同时,我国深远海养殖在设施装备、产业链配套、管理制度、支持保障等方面仍存在发展约束,亟待研究解决。

  

  我国现有海水养殖技术主要基于近岸生产实践积累,尚未构建起复杂海况条件下规模化、标准化的深远海养殖体系。在养殖品种选择、苗种繁育、饲料生产、病害防治、生产工艺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生产物资供应、能源供给、渔获保鲜与加工、冷链物流、流通渠道建设等产业链环节仍不完善,养殖生产与终端消费之间的链接不够畅通。

  

  同时,在深远海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失,深远海养殖空间规划与生产布局缺乏科学指导,在深远海养殖用海审批、生产准入审批、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同时,与深远海养殖相关的项目补助、信贷优惠等支持政策体系仍不完善,水文气象服务、海洋工程设施试验场建设等公共服务滞后,面向深远海养殖的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缓慢,保险产品严重缺乏。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协同,分层设计、精准施策,打造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模式”,推动我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

  

  一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深远海养殖用海、生产准入等方面的审批制度和标准,明确行业进入门槛。强化深远海养殖管理,研究出台深远海养殖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为经营主体生产过程提供技术遵循。强化规划引领,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制定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为地方深远海养殖生产布局和规模管理等提供依据。

  

  二要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建议主管部门比照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支持政策,健全深远海养殖支持政策体系,包括对深远海养殖工程设施建造与购置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项目海域使用金给予减免或返还。建立完善深远海养殖政策性保险体系。授权地方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办理深远海养殖海域使用证;为深远海养殖产品开展原产地认定等。

  

  三要培育技术研发与产业链。中央与地方应分层施策,中央主管部门围绕深远海养殖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围绕深远海养殖苗种选育、病害防治、饲料研发、保鲜加工等关键技术组织技术攻关,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技术支持体系。地方政府着力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做好公共服务,搭建销售平台,推进品牌建设,为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原标题:【立足大食物观建设“蓝色粮仓”
内容摘要: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湛江市考察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当前,推动海水养殖由近岸浅水向离岸深海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2175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下一篇:君润人力副总裁严福州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力交流大会并做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