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资产管理刘锐:在价值投资框架下做泛科技投资的“均衡派”

市场上做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不少,擅长投资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数量同样众多,但是能将价值投资理念运用在泛科技成长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并不多见。

  

作为加盟东方红资产管理的投研新力量,刘锐将自己定义为泛科技成长领域的均衡选手,并且将泛科技成长领域的投资嵌套在价值投资的大框架之中。这既来自于他的知识体系,同样来自于工作实践的丰富经历。

  

刘锐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系,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曾任中国电信、腾讯科技产品经理、民生证券研究员、中信保诚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2022年正式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

  

在专业的教育背景与扎实的实践经历之下,TMT领域成为了刘锐的核心能力圈。在这个基础上,刘锐在泛科技成长领域持续成长,不断拓展能力圈半径。到现在,他的能力圈既包括传统的科技成长,如TMT、新能源、军工等,也拓展了很多可以用成长股体系进行定价的资产,如医药、新消费等新兴成长方向。

  

结合独特的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刘锐很早就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投资框架,虽然过程中理念和方法论不断完善,但是在价值投资框架下做泛科技领域投资的整体框架保持稳定,即从产业周期出发,在行业选择上做减法,聚焦重点行业,选择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做深度跟踪。他认为,基金的收益来源主要在于抓住两个胜率,一是通过中观行业的选择力争胜率,围绕产业周期选择好的行业,二是从个股胜率选择的角度尽力提高胜率。。

  

每一轮科技浪潮对应的产业都不相同,从A股市场历史表现来看,中长期的阿尔法收益在不同阶段可能会体现在不同的行业。刘锐的投资目标,是通过在泛科技成长领域的深耕,致力于获得中长期阿尔法明显的回报,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瞄准行业贝塔的赛道型选手。

  

组合管理上,刘锐希望做到行业相对均衡,个股相对集中。这种行业均衡,可以较好地控制成长投资的回撤;而通过重仓持有好的公司,可以为组合贡献更好的弹性。

  

寻找成长阿尔法,均衡投资控回撤

  

刘锐一直在“均衡派”的方向不断努力,然而,均衡思维对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有很高的要求。不同于押注赛道式的投资,刘锐希望能从行业中寻找到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阿尔法选手。这对行业理解和公司研究有很高的要求。

  

2014年刘锐刚入行,正好赶上TMT行业的大牛市,TMT概念指数(8841646)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上涨49%和136%。在市场贝塔的推动下,TMT领域诞生众多大牛股,引得市场瞩目。(数据来源:Wind,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然而,2015年下半年市场的剧烈下跌,将一些伪科技成长股迅速打回原形。

  

拥有产业背景、又身处研究一线的刘锐对此深有感触:适当的从产业的角度去长纬度看待投资标的,对投资来说会更好一点;在相关产业公司里工作过,或者创业过,基金经理对商业模式的落地性、远期的确定性,理解起来会更准确一些,不太容易被一些伪科技公司欺骗。

  

刘锐正式管理产品是在2019年,他发现在2014-2015年崭露头角的优秀的TMT行业基金经理,很多在2019年已经被迫黯然离场了。经过与市场上很多优秀的科技基金经理交流,刘锐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贝塔的基金经理可能阶段性的表现不错,但是很难长期保持良好的业绩。

  

刘锐坦言:“每一轮科技浪潮对应的产业都不相同,从A股市场历史表现来看,中长期的阿尔法收益在不同阶段可能会体现在不同的行业,如果只着眼于某一个细分行业的贝塔,很难不在产业和市场的转换中被淘汰。”

  

科技成长型基金,传统观念一般认为是弹性和波动性都比较大,很多机构投资者会将此类产品视为赛道型的交易品种。回首过去几年,市场上的科技成长基金多数为赛道型产品,阿尔法风格不太明显。

  

与瞄准行业贝塔的赛道型选手不同,刘锐期望的目标是通过在泛科技成长领域的深耕,致力于获得中长期阿尔法明显的回报。

  

刘锐管理基金过程中,在追求较高弹性的同时,也尽力通过行业分散和动态调整来控制回撤,在泛科技领域进行均衡配置。他的这种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与其他科技成长领域的基金经理相比,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很多机构投资者将其管理的基金视为科技成长方向的配置品种,用来长期配置。

  

得益于良好的业绩弹性和回撤控制,刘锐也受到许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作为一只代表性的权益类基金指数受到广泛关注,以刘锐曾经管理的代表性产品——中信保诚至远动力混合基金(A份额)为例,其在2020和2021年相对这条指数的月度胜率达到67%。而这只基金在刘锐的管理下也受到市场关注,在两年的时间内规模从2000多万做到了57亿,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不足2%增长至超过90%。

  

长短周期结合,围绕产业周期做减法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好公司层出不穷,有效跟踪到好公司绝非易事。从产业角度看,科技成长大概包含四五十个子行业,如果不加筛选而是全盘跟踪研究,势必对其中很多行业的变化不够敏感,效果也未必会很理想。

  

结合专业的学科背景、丰富的实业经验以及多年的投资思考,刘锐认为投资需要从产业周期的角度去思考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

  

刘锐曾经也尝试做过模拟组合,让组合的行业覆盖尽量多一些,但是他很快就发现那样效果的并不好,可能会在重点行业或者公司中赚钱,但是这部分收益很快就被组合中的其他部分所消耗。

  

因此,刘锐希望整体上从中观上做减法。他会基于价值投资框架,研究产业周期发展,从众多科技成长行业中挑出两部分:

  

一部分是长周期景气,一般是指在3-5年以上的大的产业周期,例如云计算、电动车、创新药、创新器械等行业,是产业界和投资界已经达成共识的产业方向,蕴藏着长期的发展前景。

  

另一部分是短周期景气,以年或者季度展开。本质上,一些行业存在比较好的发展阶段,但是长期的发展前景当下并不明确或难以看清。短周期的产业就跟踪它的季度或者年度,观察短周期的基本面变化,通过这个视角去做投资。如商业模式偏项目制的游戏公司,或者计算机中To G模式的企业。

  

在长周期加短周期相结合的思路之下,刘锐希望能选出六至七个行业,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着这六七个行业进行细致的跟踪研究。

  

他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在这些行业中,无论国内或者全球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例如产业端核心数据的变化或者投资端比较重要的事件,他都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并及时做出应对和决策。

  

聚焦核心企业,重点关注企业家和企业执行力

  

在传统的股票研究范式中,一般从0到1建立产业数据库,将产业链的上下游遍历一遍,同时对历史上的大周期和一个个公司进行细致的复盘。在刘锐看来,这种方法对于刚入行做研究积累是有意义的,但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效率会比较低,实际效果也未必会很好。

  

原标题:【东方红资产管理刘锐:在价值投资框架下做泛科技投资的“均衡派”
内容摘要:市场上做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不少,擅长投资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数量同样众多,但是能将价值投资理念运用在泛科技成长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并不多见。 作为加盟东方红资产管理的投研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2952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平安人寿增优发展战略发布,时代大背景下的“借东风”与个人成长
下一篇:哈银消费金融:科技引领智能征信管理,以人为本净化征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