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不需要任何测量工具,它就是制作竹编的尺度。
几米长的整棵竹子,用柴刀一剖两开,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观众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跟上,碗口粗的竹子就变成上百条坚韧竹丝,长短粗细不差分毫。师傅抓住一端轻甩,竹丝便整整齐齐地来回摆动,像是被风吹拂的海浪。
竹编师傅叫潘云峰,来自浙江杭州临安,今年51岁。他从14岁开始学艺,18岁出师成为一名篾匠,见证了竹编的退场与没落,最终在23岁转行。2019年,潘云峰重拾老本行,拍起了短视频,他的抖音账号@创手艺 吸引了将近500万粉丝。
潘云峰没想到,一度被淘汰的农村老手艺如今再次得到广泛关注,作为非遗,让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更巧的是,这些竹编艺术借由短视频走出大山,并火到了国外,在TikTok等平台上成了“古老神秘的中国力量”。
潘云峰从小父母离异,跟随奶奶在浙江的小山村里生活。工业不发达的年代,竹子生长快、强度高,是主要的建筑和制造材料,家家户户都需要竹编。竹编师傅也叫篾匠,是一份足够体面的职业。80年代中期,14岁的潘云峰跟随舅舅做竹编,先后换了三个师傅,才学成这门手艺。
没想到的是,工业的发展,让塑料、水泥等更方便的产品铺天盖地进入了潘云峰生活的山村。以往村里人处处离不开的竹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先是晒稻谷用的篾垫被淘汰,水泥铸成的地坪直接就能晒稻谷,也不需要每年修补。紧接着,箩筐、篮子被编织袋和塑料取代。到最后,竹制凉席都可以用机器制作。潘云峰带的两个徒弟只学了一年多时间便离开了,他的师傅也转行了。
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潘云峰正在南京的一家养猪场做电焊维修,同样是手艺活儿。2019年,潘云峰的孩子上了大学,他决定回到老家生活,在亲戚开的牙科诊所里上班。
转眼间,距离放弃竹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2019年,潘云峰无意间刷到了一位老师傅的竹编视频,账号粉丝在几天之内就从数百增至上万,很多人为老手艺点赞。于是,潘云峰也注册了抖音账号,取名@创手艺,学习拍视频。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顺利的话,可以积攒3-5万的粉丝,等以后年纪大了,做些竹编卖钱,算是有个活计,多少补贴些家用。
2019年10月,也就是潘云峰拍抖音的第三个月,他的粉丝量超过5000,这意味着他可以发布1分钟以上的视频了。10月17日,他发布了制作锅刷的视频,抖客网,时长3分钟。发完之后,潘云峰去上班,回来就发现视频火了,将近80万人点赞,粉丝一下子增加了五六万。到了11月,潘云峰制作竹篮的视频又火了,近140万点赞。
评论区的留言数量不断增加,数万条回复让潘云峰有些惊讶。竹编的非遗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曾经的老手艺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很多人询问购买链接,也有人请他开直播,还有竹编同行主动联系他,希望一起合作。他反复做心理建设,心想自己又没偷又没抢,能让更多人了解竹编,用上竹编,总是好事。
走红海外,回归生活
2020年,潘云峰制作竹编的视频作品保持着很高的热度,破竹基本功、锅刷、竹筛、阳伞,这些视频点赞量都超过100万。@创手艺的粉丝不断增加,目前已将近500万。拍视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转变。一个直接的变化是,他还完了为期20年的房贷。
走红后,潘云峰还是过着原来的生活,他租下了山上的一处老房子,每天骑摩托车上山,制作竹编,然后下山。房子背阴,冬天不免有些湿冷,周围还有盖新房的嘈杂声,潘云峰不在意。他从身边朋友那里得知,有网友将他的竹编视频传到了海外平台。截至目前,在TikTok上,锅刷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3300万。而在YouTube上,他制作竹编的视频集锦播放量也达到了260万。
潘云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经过改造和创新的手艺在当下生活中找到一些位置。这段路很长,他要继续往前走。
原标题:【浙江竹编大叔潘云峰:靠拍抖音还清20年房贷,带动传统工艺走红海外】 内容摘要:这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不需要任何测量工具,它就是制作竹编的尺度。 几米长的整棵竹子,用柴刀一剖两开,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观众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跟上,碗口粗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3738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