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稳 小康根基实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各地顺应产业规律,立足当地特色,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小康小康,关键看老乡。看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新发展,看希望田野铺展农业新画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上,走进乡村看小康让人有更多感触:如今,我们的乡村,沃野千里,五谷丰登;我们的乡村,蕴藏活力,动能强劲;我们的乡村,绿水青山,人地和谐。




  小农户走向大农业,种地有了“田保姆”。人均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生产是我国长期要面对的农情。对不愿不能不便土地流转的多数分散小农户,最现实的途径是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超过90万个,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000万户。
  近年来,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一个支架,一部手机,让果农当上了网络带货主播;一个大棚,一部手机,让菜农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控。截至2020年底,12316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已覆盖所有省份,公共信息服务正在惠及更多农民。


  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规模经营有了依靠。广袤田畴,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下跑的大农机,抖客网,会种地变“慧”种地。农业农村部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建成614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农业机械化正在从主要作物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由种植业加速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拓展。


  主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
  小农户携手走向大农业





  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发展——

  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的相对弱势在改变。我国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全面推开“三补合一”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保险实现扩面提质,“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12.2万亿元。总体看,我国建立起覆盖生产、流通、储存、消费、贸易全过程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中国农业亦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关键机遇期,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中谱写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记者 乔金亮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从收获小麦、处理秸秆到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村委会主任孙德东说,当地成立了青阜农业公社,经过土地改良和土地流转后,几年时间把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吨粮田。
  “年年以为到顶了,可是,年年都有进步。看来,科技种田无止境。”中国农科院一位专家的话,道出了农业创新的道理。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以科技为犁,以创新为铧,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农业得以夯实,新老农民得以携手。
  在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的同时,如何实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答案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手段是农业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协调,目标是让大地遍染绿色,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农村创新创业成为热潮。到农村去,既放飞梦想、成就自我,又带动乡亲、造福一方。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就在其中。2020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010万人,在乡创新创业人员3000多万人。各地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为完善农业供应链提供了新动能。

  举一纲而万目张。各地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向优势区布局。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超过17万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降低至6%以下,加工转化率从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68%。农产品贮藏保鲜和产后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择期错季销售能力增强,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正得到解决。
  区域农业发展协调性日益增强,农业的区域失衡在改变。东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东北和中部地区发挥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优势,“大粮仓”地位进一步巩固;西部地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据评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等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农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初夏,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作业,游客们在栈道上观光拍照。大荒地村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条,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相互衔接,生产的绿色、有机水稻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开栏的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本报今起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成效。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举旗定向。

  支持保护政策加快完善——


  农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浙江省首个鳜鱼饲料化“跑道养殖”基地落户于此。养殖槽两头装有拦鱼栅和增氧装置,鱼类的排泄物被不断推送到鱼塘集污区。养殖户吴华东说,“跑道养殖”的鳜鱼比传统养殖的每斤贵6元到7元,亩均收益是原来的2倍至3倍。近年来,和孚镇建立了物联网智慧渔业体系,构建了从苗种繁育到农旅结合的渔业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28个、农业产业强镇811个,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突出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统筹重要农产品生产,粮肉菜果蛋鱼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原标题:【农业基础稳 小康根基实
内容摘要:开栏的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本报今起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417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培育新消费需要有耐心
下一篇:6月份CPI环比下降 PPI涨幅收窄:保供稳价显效 供求渐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