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22年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股市长期无忧

  今年基本面-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发生变化,但双支柱框架仍是核心。明年政策重心有望向稳增长适度倾斜,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上半年易松难紧,下半年重回中性。约束在于海外因素、宏观杠杆率和PPICPI的传导等。工具方面,结构性政策可能是主角,降准仍有必要,但需要房地产硬着陆、社融增速放缓、MLF置换需求和股市危机等触发剂,降息还不能期待太高,OMO平熨短期波动。分解来看,信贷需求整体偏弱,房地产贷款后劲不足,政信类、碳减排贷款是亮点。实体流动性有望改善,但结构分化。股市流动性受益于居民资产再配置,但提防海外因素扰动。

  货币政策框架再梳理

  双支柱框架是我们理解当前货币政策的出发点。传统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逆周期调节来平抑经济周期波动,而宏观审慎政策的内涵更为宽泛:核心是资本管理,调控对象是金融周期,具体包括MPA考核体系和房地产调控等。宏观审慎政策降低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压力”,结构性工具也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直达性。在此背景下,降准降息等传统工具“各司其职”。不过,货币政策多目标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央行在最近几年更加强调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匹配、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上下波动,以控制宏观杠杆率、强化价格信号并防止空转套利。

  2022年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

  传统的四大目标依然是判断政策取向的关键,明年重心有望向稳增长倾斜,兼顾外部平衡。从宏观环境来看,至少明年上半年经济可能从类滞胀进入到“弱衰退”象限,下半年进入到“小复苏”。考虑到房地产和外需两大引擎都可能面临压力,政策稳增长抓手有限,货币政策至少在上半年易松难紧。下半年小复苏可期待,叠加美联储加息可能,货币政策重回中性。不过,2022年货币政策面临一定的约束:一是内外平衡之间的纠结,二是宏观杠杆率约束,三是PPI向CPI的传导。

  货币政策工具将如何摆布?

  1)结构性政策可能是主角,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望撬动信用扩张,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有望继续加码。2)降准仍有必要,但需要房地产硬着陆、社融增速放缓、MLF置换需求等触发剂,补充缺口式降准并不需要过度解读。3)信贷政策微调已经在路上。4)降息还不能期待太高,但至少概率在提升。5)OMO与MLF等常规工具继续削峰填谷,下半年在美联储等制约下,可能倾向于“控价保量”。

  流动性展望:银行间平稳,宏观流动性改善,股市长期无忧、防范短扰

  今年上半年是“宽货币+紧信用+严监管+紧财政”,对债最有利。明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稳中偏松,债市面临的流动性环境依然有利,变数在于财政托底力度和配套融资需求对供给端的影响。银行间流动性方面,市场利率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偏下的概率略高。DR007上半年中枢预计在2.1%左右,下半年可能在2.2%左右。实体流动性量充裕、价微降、结构分化。社融-PPI回升,宏观流动性有所改善。股市流动性受益于理财净值化和居民财富再配置,但外部流动性收敛,提防板块冲击。

  风险提示:房地产硬着陆、信贷需求不足、通胀向CPI传导、美联储加息进程。

  2022年货币政策展望:稳中偏松不是全部的内涵

  货币政策框架再梳理

  货币政策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与时俱进。上世纪70年代大滞胀时代之后,货币政策倾向于将通胀作为单一目标,意义在于目标明确、规则统一。而次贷危机的教训是,货币政策放松没有催生通胀,但通过资产泡沫也可能产生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体系需要兼顾金融周期。于是,从16年开始,中国央行开始打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

  双支柱框架是我们理解当前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所谓双支柱,就是传统货币政策(第一支柱)+宏观审慎政策(第二支柱),传统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逆周期调节来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盯住通胀、增长等指标,操作工具就是常见的降准降息、OMO、再贷款等等。

  而宏观审慎政策的内涵更为宽泛,具体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

  第一、宏观审慎的核心是资本管理。无论是2016年之前的差别准备金,还是2016年后的MPA,其核心理念都是信贷投放要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水平相联系,从而控制整体的杠杆水平。就我国而言,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决定于经济增长、通胀和逆周期缓冲要求等,并非一成不变,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需要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对标,同时针对自身的系统重要性还需满足附加要求。

  第二、宏观审慎的调控对象是金融周期。传统货币政策着眼于经济周期,盯住的指标可能是CPI、就业率、GDP增速等,且往往有明确的底线约束。而宏观审慎着眼于金融周期,盯住的往往是风险类指标,且几乎很难确定明确的标准。例如广义信贷增速、宏观杠杆率和资产价格等。

  第三、内涵在不断丰富,具体包括MPA考核体系、房地产三道红线、资管新规及外汇宏观审慎等。MPA考核自16年开始推出,共计7个方面,14大指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资本和杠杆情况(资本充足率80分、杠杆率20分)、资产负债情况(广义信贷60分、委托贷款15分、同业负债25分)等。近年来MPA指标也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例如2017 年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2018 年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2019年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纳入考核。此外,房地产三道红线、资管新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也在广义的宏观审慎范畴之内。

  宏观审慎政策降低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压力”。理论上,央行有多少目标就有对应的多少个工具。现实当中,以往的教训是,央行面临的是多目标,但只能单纯依赖传统货币政策。这导致宏观调控过程中,单一工具应对多目标往往事倍功半,结果容易矫枉过正。13年和17年货币政策的重心都是遏制类信贷和金融杠杆膨胀,而打头阵的往往是流动性率先收紧,针对性不够强的同时容易错杀“好孩子”且冲击实体经济。而随着双支柱框架不断成熟,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约束在减少。例如18年的资管新规,去年的“三道红线”等政策,相当于从金融机构、融资主体等环节进行直接监管,这使得单纯靠紧货币倒逼去杠杆的压力有所降低。因此可以看到在今年,尽管防风险任务艰巨,监管手段更严,但传统货币政策反而偏宽松。

原标题:【华泰证券:2022年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股市长期无忧
内容摘要:今年基本面- 货币 政策传导链条发生变化,但双支柱框架仍是核心。明年政策重心有望向稳增长适度倾斜,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上半年易松难紧,下半年重回中性。约束在于海外因素、宏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4301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一夜飙涨40%!营收翻倍仍未盈利 “元宇宙第一股”创新高!A股元宇宙概念又要嗨了?
下一篇:中泰证券:央行的碳减排支持新工具对企业和银行的财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