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合交易平台ParaSwap宣布推出原生通证PSP,并为20000个活跃地址空投1.5亿个PSP通证。以往,「空投」对DeFi用户来说是一次赚快钱的机会,但ParaSwap因领取条件限制苛刻而被羊毛党按响警铃,「小心被项目反撸」。
即使是ParaSwap的长期用户也发出反馈,空投额度没多少。不少用户称,这是史上最难领的空投。而通过「批量建地址、刷交互」、以「撸」为主的羊毛党,干脆出现了「一个也没领到」的情况,反而因多次交易损失了不少GAS费。
ParaSwap空投规则很可能是为了反制羊毛党。该应用发放空投前设置了地址过滤的条件,使用该应用的用户交易了什么资产、是否使用机器人、是否在地址上存储了资产、长时间内使用应用的次数等等,都成为它筛选空投资格、过滤羊毛党时参考的条件。
参与用户对领取条件苛刻的抱怨声在社交平台上流传,反而让这个老牌的聚合型DEX收获了一波名气。嗅觉敏锐的DeFi用户开始寻找下一个空投目标,而去中心化聚合交易赛道里没推出平台通证的应用非常多,它们顺势成为「空投党」们盯上的目标。
人们摩拳擦掌的监控着这些未发币的聚合应用,同时也开始研究它们。这些应用会不会受同赛道ParaSwap的影响也收紧空投规则?目前交易聚合应用有哪些?它们与人们熟悉的Uniswap、PancakeSwap这些DEX有何不同?本期DeFi蜂窝将作出部分解答。
DEX聚合器从AMM模式痛点中诞生
随着公链网络上应用的发展,各种代表治理权益的Token越来越多,流通与交易的场所DEX(采用自动做市商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应用)的品类和数量都在增加,同时,这个赛道也在不断以版本迭代、出新品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DeFi数据平台DeFi Pulse显示,仅仅在以太坊链上,活跃度较高的DEX就有20多个,包括人们熟知的Uniswap、SushiSwap、Bancor等,也有针对特定功能的DEX,比如稳定资产交易DEX Curve,LBP(荷兰式)拍卖平台Balancer等。
不管功能如何演进、细分,处于链上的DEX们都采用了自动做市商(AMM)的模式,由用户提供各种Token的交易组合为流动性池注入资产,供兑换用户使用,提供流动性的用户可以获得应用的原生Token奖励,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收益耕种」。
AMM改变了中心化交易平台通行的订单簿撮合方式,让大体量、专业的做市资本可以在链上DEX中有的(奖励)放矢,同时满足普通交易用户的资产兑换需求。但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交易滑点高,用户兑换的磨损成本较大,且因采用机器人的专业交易员的出现造成了抢先交易的不公平市场现象。
此外,各种各样的DEX涌向用户,造成流动性分散,甚至同一资产在不同DEX中出现了较大的价格差,用户想要获得最优价格,需要不断切换DEX,增加了操作步骤,也浪费了链上Gas费,甚至会因新资产高波动的特性造成了「卖的不及时就亏了」的情况。
在各种显而易见的痛点下,聚合交易应用出现,它并不是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基本在Uniswap、PancakeSwap这些热门DEX爆发后,就同步地出现了使用API、预言机和其他技术接口整合而成的聚合交易应用,也叫「DEX聚合器」。它从市场上的各种流动性提供方中搜集并寻找最优交易路径,汇集了不同DEX的流动性和价格兑换信息,让用户可以在一个应用内完成低成本的资产兑换操作。
DEX聚合器的流动性依然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链上DEX,很少自己筹建流动性池,也正因如此,聚合交易DEX相比于单一的DEX会有更强的交易深度,更多的资产交易对,可比、可选的交易价格和路径。
DEX聚合器主要有「交易执行」和「比价」两大功能。
「比价」功能对小额的高频交易非常实用,能比价是因为这些聚合交易应用的前端为用户聚合了各处流动性的资金量以及价格,用户可以通过它们寻找资产兑换的最低价。
「交易执行」是通过算法来降低用户成本的方式,它会自动算出一笔交易如何拆分才能实现最低滑点,然后在一笔交易中完成所拆分出来的所有小订单。这对于资金体量较大的交易用户尤为重要,他们在DEX中往往会因交易体量过大而承担较高的滑点,有了交易执行功能,用户无需再为了寻找最优价格而将大量的资产拆分成多个订单去成交。
举了例子来说明一笔资产兑换在普通DEX和聚合DEX中的不同。
假如小明想要将10 ETH兑换为相应价值的美元稳定币,在Uniswap V3上选择ETH-USDT池兑换,原本价值42361 USDT的10个ETH,到手可能就剩41117 USDT了,这里面除了手续费外,还有滑点磨损成本。当然,小明也可以选择拆分交易,甚至在不同的DEX中找最好的价格交易。如果在多个DEX应用中对比,小明发现,去Uniswap中先把3 ETH兑换成DAI,然后在Bancor中把剩余的ETH兑换成DAI,整体交易成本更划算,但这需要两笔交易,要操作两次才行。
而在Paraswap中,它会在所有对接的交易应用中找出最优兑换路径,自动帮你算出一笔交易应该怎么进行拆分,才能让你承受的滑点最低。小明的这笔交易在Paraswap可能会有10% 走Uniswap路径,40%的走Bancor,剩下50%的量走Curve。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交易聚合器们为用户提供了比价和单次操作的便利,但还是会出现因为计算导致的交易路径复杂、实际需要多笔交易撮合才能完成兑换,从而导致推高成本,毕竟链上Gas费是一点也不能少的环节和成本,而Gas费也是根据不同时间的拥堵情况而差异巨大。此外,交互操作卡顿、兑换路径算法核心竞争力薄弱、交易容易失败或延迟等问题也经常出现在聚合器应用中。
DEX聚合器从链上到链下进化
我们了解了去中心化聚合交易应用的构建逻辑及优缺点之后,不妨通过具体的应用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目前,聚合交易赛道的主要代表应用有1inch、Paraswap、Matcha、Cowswap、Hashflow等,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汇聚链上DEX的流动性的交易聚合,另一种是结合了链下资金流动性实现聚合的应用。
汇聚链上DEX流动性的聚合器
1inch、Paraswap、Matcha属于这类,它们通过聚合链上的众多DEX流动性,为用户提供兑换服务,各主流DEX上各种Token的兑换价格、GAS费和价格滑点等信息一目了然,可自动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兑换路径,也会通过算法拆分订单为用户拿到最优兑换价格。
相较而言,1inch还有主攻场景:解决大额资产交易的高滑点问题,提供用户在流动性不足但有交易需求时的解决方案——桥接多家DEX交易对。比如在1inch 上用ETH兑换DAI,如ETH-DAI的市场流动性不足,该应用可能会先把ETH兑换为USDC,然后在将USDC兑换为DAI,以帮助用户获取最小的交易滑点。
需要注意的是,1inch存在正滑点的问题,即你交易时在1inch看到的最优价格并不是最佳调整后的价格。比如现在1 ETH可以兑换4999 DAI,你使用1inch兑换,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存在延时问题,1 ETH实际兑换到了5006 DAI,而这多余的7 DAI不会收入用户囊中,而是自动进入1inch应用。延时出现在链上,用户是要付出实际成本的,包括Gas费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当1inch扣除了这7 DAI后,用户实际付出的兑换成本并不低,这也是1inch一直被诟病的原因。
原标题:【老牌 DEX 聚合器成「羊毛党」聚集地】 内容摘要:近日,聚合交易平台ParaSwap宣布推出原生通证PSP,并为20000个活跃地址空投1.5亿个PSP通证。以往,「空投」对DeFi用户来说是一次赚快钱的机会,但ParaSwap因领取条件限制苛刻而被羊毛党按响警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4902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