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分别以来,二级市场表现低迷,权益类基金发行“遇冷”,特别是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骤降。此外,年内基金经理掀起离职潮,也为行业在年末泼下冷水。
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截至11月22日,11月份共计新发行基金111只,但股票型基金仅有21只,发行份额114.62亿份,与10月份的发行份额278.05亿份相比,几乎“腰斩”,份额占比也由10月份的23.11%,回落至9.69%。
上半年发行火爆的股票型基金,在下半年震荡的行情中偃旗息鼓。同时记者注意到,新发基金的募集时间也普遍拉长。
除了基金发行市场渐行渐冷,全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的飙升,也侧面反映着权益市场表现分化令行业承压。
据iFinD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来自120家基金公司的293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创下201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对此,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分析,基金经理出现离职潮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可能是行情因素,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在业绩高点时跳槽。也正是经过2020年的行情高点,今年才迎来了离职高潮;也包括基金行业自身分化,近两年行业的大发展,基金公司之间分化非常大。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难分享市场红利,于是想跳去头部或者排名更靠前的公司”。
此外,在今年市场行情多变、板块轮动加剧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也承受业绩压力。
一位“个人系”基金公司坦言,“包括业绩压力,还有来自销售端的压力,路演或上直播的压力、净值回撤大的沟通压力、网络暴力压力等。在当下的行情,维持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难,对互联网客户还好,还有很多陪伴安抚的方法,但对于传统渠道客户的维护,确实是比较大的问题。”
随着基金经理批量离职,基金公司开始加大在人才保留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基金公司本身设立优厚的人才待遇,拿出高薪酬,股权激励、分红等吸引基金经理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又对基金经理自身的条件,能力进行细致且严苛的筛选,之后通过优化考核,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
记者注意到,从去年下旬开始,张坤、刘彦春等头部基金经理陆续晋升管理层,投而优则仕已经成为基金公司挽留人才的一大选择;此外,抖客网,还有“个人系”公募完全由自然人股东组成,基金经理即股东的经营模式也在近两年开始迅速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行业内采取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核心人员的稳定性要好很多。
原标题:【11月基金发行遇冷,基金经理年内离职数量新高,公募行业迎寒潮】 内容摘要:11月分别以来,二级市场表现低迷,权益类基金发行“遇冷”,特别是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骤降。此外,年内基金经理掀起离职潮,也为行业在年末泼下冷水。 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截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111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