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定金打水漂?中天金融追求近五年未完待续 华夏人寿前路待解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金融”)与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延续了近五年的收购“故事”仍在继续。

6月17日晚,中天金融(000540.SZ)发布通告称,截至目前,公司以现金方式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尚在进程中,尚未形成最终方案。公司已依据协议及交易进程支付了定金70亿元。本次标的股权交易定价不超过310亿元。

自2017年12月28日中天金融第七届董事会第7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签订收购股权<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的议案》后,中天金融几乎每隔十几天就会披露一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进展通告,继续讲着重组收购故事。投资者或许对此内容早已烂熟于心。

中天金融最新一期的通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华夏人寿为期两年的接管即将到期,而其后续处置结果或许也将出炉,中天金融与华夏人寿“磕”了近五年的故事能否有结果或许也将明确。

此前,市场猜测,中天金融因为自身资金等原因并未与华夏人寿谈拢,至今仍在坚持,或与其向明天系两公司支付了70亿定金有关,按此前协议,如因自身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达成,定金不与退还。

罗玉平“豪赌”华夏人寿

包工头起家的罗玉平在贵州省房地产行业是领头羊式的人物,这位胡润富豪榜上的地产大佬在2014年开始将视野逐渐转移到金融领域。

在贵州省产业变迁以及“补齐贵州金融短板”的机遇中,尚未更名的中天城投倾力推进金融产业布局:2015年,公司间接收购了中融人寿,控股海际证劵、友山基金,设立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上海虎铂基金;2017年中天城投更名为中天金融,进一步展示了罗玉平进军金融业的决心,同年,公司还发起设立贵州第一家民营银行“贵安银行”。

同样在这一年,罗玉平进行了其在金融领域布局的最大一次“豪赌”——计划斥资31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部分股权,这或许也对其随后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7年11月20日,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几个月后,中天金融终于揭开了交易的神秘面纱——公司与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胜世纪”)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拟以现金购买二者持有的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作为华夏人寿股东,上述两家公司分别持有华夏人寿20%和13.41%的股份,目标交易定价不超过310亿元。

消息甫一发出,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一次蛇吞象式的收购,彼时,作为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匹黑马,华夏人寿已经稳坐寿险前十把交椅,保费规模近2000亿,公司净资产也较中天金融高出五十余亿元。

2017 年 12 月 28 日,中天金融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 74 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签订收购股权<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的议案》。《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将此前约定的定金金额由1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将其合计持有的华夏人寿33.41%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中天金融行使,委托期限至中国保监会批准该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且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或重大资产购买事项终止之日。

2017年底,中天金融通告称,交易定金由10亿元增长至70亿元,并在15个工作日内打入交易对手指定账户。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7年三年间公司累计净利润为76亿元,仅够支付定金。

按照协议,如因北京千禧世豪或北京中胜世纪的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达成,则北京千禧世豪以及北京中胜世纪将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约定的定金双倍返还给中天金融;如因中天金融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达成,则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定金将不予退还;如因不可归咎于各方的原因致使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达成,则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定金将退还给中天金融。

收购通告发布后,中天金融还进行了系列操作,为了筹齐这笔钱,中天金融向第三方出售核心的房地产资产等;更有消息称,罗玉平曾低价兜售数十辆豪车筹资。另一边,中天金融表示,贵州省市两级国有资本拟参与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随后又放出消息称贵州国资、茅台集团将和中天金融一起参与此次收购。但随后,茅台集团的否认了这一消息。

自此,交易仿佛陷入了罗生门,中天金融按时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情况,但却一直未见进展。

长久以往的悬而未决也使得中天金融的压力日趋增长,公司营收和利润呈现每况愈下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公司出现百余亿的亏损,2022年第一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

接管与前路

而在市场层面真正给这场交易带来变数的,是华夏人寿的突遭接管。

2020年7月17日下午,银保监会宣布对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

几家机构中,关注度较高的为华夏人寿,它一度改写了稳定多年的寿险江湖。

成立于2006年,经过不到15年的发展,华夏人寿规模保费已跻身寿险行业前三,而自2015年起,华夏人寿就已一直稳坐在行业前五。

在2010年以前,华夏人寿表现和大多数新成立的民营中小险企一样可谓平平无奇,甚至面临着几年亏损的“魔咒”,2010年公司甚至被监管层点名并被处以百万罚款。

2012年,“老新华铁三角”之一的赵子良在生命人寿辗转两年后转战华夏人寿,与证券行业出身的李飞一起,开启了华夏人寿的第二段征程(华夏人寿第一任董事长孟勇,因对华夏人寿2007年~2009年发生的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保监会予以撤销任职资格)。

这一年,利率市场化轰轰烈烈的进行,金融监管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金融行业特别是保险行业的投资渠道被放开,加之产品创新被鼓励,这打开了保险行业参与资管竞争的大幕。

华夏人寿便是抓住风口的一家公司。伴随着负债端产品费率的放行+资产端投资领域的政策东风,加之对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熟练运用,名不见经传的华夏人寿成为保险市场的一匹黑马,一路衔枚疾进,2014年,华夏人寿保费规模冲至行业第七位,2015年则进入前五行列。而在2018年,华夏保险的规模保费已经升至行业第三位,打破了寿险行业固有的“老六家”头部优势,2019年总资产达到5873亿。

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运用风生水起的同时,华夏人寿还借着保险代理人考试取消等机遇,大力发展个险队伍,2018年公司人力突破40万人,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1.1万人。

2019年,华夏人寿曾因一则《关于减编减员控制薪酬的通知》(下称“通知”)备受市场关注,5%末位淘汰的背后,是公司成本控制的使然。

在众多保险产品比价中,华夏人寿的“常青树”产品经常被拿来做作为比价对象,由于产品设计上价格相对较低,使得产品很快被市场所认知。在价格方面,华夏人寿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同时,抖客网,也给同行带来了压力。

原标题:【70亿定金打水漂?中天金融追求近五年未完待续 华夏人寿前路待解
内容摘要: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金融)与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延续了近五年的收购故事仍在继续。 6月17日晚,中天金融(000540.SZ)发布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9896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明看并购|默沙东:偶联,必然
下一篇:金美信消金增资5亿获批 消金公司积极募资“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