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将迎来2022年限售股解禁最高峰。根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将有64只股票面临解禁,合计解禁量超640亿股,解禁市值逾3100亿元。
市场对解禁的担忧再度升温。按照供求规律,限售股解禁,必然会有一部分股份进入市场流动,供给增加,股价下跌。
倒也不必急着下定论。解禁并非洪水猛兽,对股价的最终影响由实际解禁规模、个股基本面、大盘承压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而定。逐一来分析,不难看出本次“解禁潮”对市场整体冲击有限。
解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抛售。3000多亿元解禁规模虽然看上去庞大,但只是理论上的测算,实际减持规模远远小于解禁规模。本次解禁的限售股主要包括首发限售和股权激励限售,根据以往经验,抖客网,解禁后各类股东的动向常常存在差异。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出于个人资金需求选择获利了结;大股东则因综合考虑公司信誉、控制权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囿于政策对于原始股东减持比例的限制,往往不会发生“清仓式”减持,所以市场巨量“泄洪”场景难现。
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不怕解禁。决定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根本因素是基本面,短期供给扩张不足以改变企业长期估值曲线。尤其对业绩过硬、发展潜力大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来说,即便大股东减持意愿强烈,但市场资金极可能趁机吸筹,及时托底股票价格,化“利空”为“利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禁不失为检验公司质地的一个重要契机。
当前A股市场抗压能力得到增强。一方面,政策支持下,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积极入市,争抢好公司股票,成为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护盘”意识提升,大量产业资本下场增持、回购,股份解禁“释放期”往往也是其入场的“机遇期”,能够有力平滑解禁影响。
当然,解禁虽对市场整体冲击有限,但不同个股的“抵抗力”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理性甄别、多维度判断。对于基本面不佳且解禁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要尽量规避;对于解禁前股价异常上涨且估值明显虚高的上市公司,则需警惕背后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违规风险,及时抽身远离。
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限售期满进行减持是其合法权力,及时退出无可厚非,但要依法合规进行信息披露,给予市场足够的反应时间,同时要杜绝过度减持或清仓式减持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或延长锁定期,体现了控股股东的敢担当与大局观,是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表现。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监管部门还需关注限售股“堰塞湖”问题。IPO常态化下,监管部门不仅要把好企业质量关,也需考虑后续限售股的集中解禁压力,从制度设置上疏通限售股“堰塞湖”。比如可适当降低控股股东最高持股比例、增加上市公司首发流通股股份、提高原始股东减持交易成本等,使限售股解禁更加规范有序、细水长流,确保A股市场平稳运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
原标题:【平常心看待限售股解禁】 内容摘要:本周将迎来2022年限售股解禁最高峰。根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将有64只股票面临解禁,合计解禁量超640亿股,解禁市值逾3100亿元。 市场对解禁的担忧再度升温。按照供求规律,限售股解禁,必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8687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