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主持人:目前,我国中医药普及情况和医保政策如何?
贾忠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抖客网,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类医院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探索了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增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看中医更加方便。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77336家,其中中医类医院5715家,提供中医药服务11亿余人次,很好地满足了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和弘扬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大力发展中医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政府承担得起、百姓自付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有利于以“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难题。2021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各项医保政策举措,要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优化现有中医价格项目,完善新增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目前,各省均已设立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项目数量分别在150个至400个之间,绝大部分省份上调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中医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95%的中医医院、92%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收载药品2800个,其中西药部分1426个,中成药部分1374个(含民族药93个),中西药基本持平,目录内另有中药饮片892种纳入国家医保支付范围。
科技加速中医药传承创新
主持人: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杨洪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近年来,在多部门的协同推进下,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挖掘和传承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的重大工程,出版了汇集416种重要古医籍的《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整理了150余部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推进《中华医藏》影印出版,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名词术语系统、文献库和知识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将中医药信息、知识、病例、成果数据化,开发用于辅助中医传承与医案分析的信息系统,完成一批名老中医的现代传承挖掘研究,初步构建了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研究模式。
在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中医藏象理论、中药药性、配伍、经穴效应特异性、中医体质等传统理论的科学阐释不断深入,初步解决了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建立了中医络病学、中医体质学等新学科,丰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新的进展。例如,我国学者建立了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生物网络、网络靶标”原创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创建系统性阐述中医证候、中药方剂整体机制的高精度智能算法、高通量实验检测方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中医药结合的自主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医临床精准诊疗和中药精准研发。
以大量高水平中医临床评价研究为基础,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逐步确立,并推动产生了中医规范化研究的系列成果,形成了针对42种常见疾病的63项诊疗规范、针对16种重大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确定了16个系统532种病症为针灸适宜病症,有力地支撑了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中药资源保障和药物研发方面,建立了1500余株药用植物的病原菌库和信息平台,实现了对60余种大宗常用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科学布局,制定了120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累计指导示范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余亩。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资源规模化培养、产业化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获得突破,通过细胞工厂培养技术获取中药材替代资源,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人工麝香等一批珍稀濒危药材研究成果,创新了中药资源获取途径。
构建了稳定可靠、高通量、低成本的模块化中药DNA检测技术体系,形成了从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到中成药的DNA鉴定应用系统,建立了中药产品痕量核酸萃取技术,突破深加工中药PCR鉴别技术瓶颈。此外,桑枝总生物碱片、淫羊藿素软胶囊等创新中药,“抗疫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以及散寒化湿颗粒获批上市,中药新药创制取得新进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以及从单一还原思维向复杂性、整体性思维转变正在成为科技大势,研究范式转变与整合思维引领的新技术应用,为系统创建适合中医药的方法学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中医药创新以及中西医结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抓住研究范式转变契机,系统创建适合中医药的方法学体系。系统复杂科学、网络药理学、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等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避免了以往以发现单一靶点、单一机制、药物单体为导向的中医药研究,逐步建立符合中医学规律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学体系。
原标题:【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力量】 内容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0200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