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圣淞:美“印太战略”挑战亚太区域稳定性

  无论是从政策目标与资源投入的匹配,还是从政策手段与行动策略的选择来看,“印太战略”都呈现出鲜明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特征。美国“以印太之名、行遏华之实”的战略企图,决定了其“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将对亚太区域稳定从政治、安全和经济等方面构成系统性挑战

  特朗普政府时期出台并延续至今的“印太战略”被普遍视为美国为应对中国区域影响力提升而作出的关键战略调整。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总体上承袭了前任政府“大国竞争”的战略导向,将印太地区锚定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场域,意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政策协同展开全方位对华竞争。尽管美方强调“印太战略”的实施符合域内国家“共同利益”,且旨在建立“自由与开放”的地区秩序,但无论是从其政策目标与资源投入的匹配,还是从政策手段与行动策略的选择来看,“印太战略”都呈现出鲜明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特征。美国“以印太之名、行遏华之实”的战略企图,决定了其“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将对亚太区域稳定构成系统性挑战

  政治挑战:泛化地缘概念,渲染价值对立,干扰地区生态

  无论从理论、历史还是现实角度看,国际社会对“印太”概念的认知并非约定俗成、毫无争议。在中美博弈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美国大力推进“印太战略”无疑为“印太”概念增加了浓厚的地缘博弈色彩。在固守冷战思维的美方决策者看来,以“印太”取代“亚太”不仅可以大幅拓展对华竞争的空间,为美国及其盟友深度介入区域事务提供借口,而且能够实质性提升美国全球同盟体系在该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抖客网,使其以更低的战略成本打造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自“印太战略”提出以来,美国在欧洲、大洋洲的部分盟友频繁介入亚太事务,不断对亚太国家内部争端“表达关切”“提供声援”,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

  在不断渲染地缘博弈与实力对抗的同时,美国还在推动“印太战略”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价值观导向”,试图将西式“自由民主”价值观确立为衡量亚太地区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准绳”和“标杆”,以所谓“推进地区自由民主、反对干涉胁迫”为幌子,大肆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抹黑中国的对外政策,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持续加大对印太地区的外交资源投入,不仅频繁与地区盟友、伙伴举行双多边首脑会议,而且对域内国家和地区展开高频次访问,不遗余力对其展开价值观输出。在此背景下,中美价值观差异被美国夸大为“关乎印太地区未来秩序”的“民主与专制之争”。美国无视地区国家发展水平与现实利益诉求,以意识形态划界强行推动地区秩序改造,其结果只能加剧地区分裂态势,动摇区域稳定基础。

  安全挑战:推动地区安全架构“北约化”,加剧地区安全困境与冲突风险

  安全议题始终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近年来,面对自身区域影响力和相对实力下降的现实,美国竭力渲染“中国威胁”,试图将中国塑造为“破坏区域安全秩序和国际规范的挑衅者”,一方面引发域内国家的安全关切,另一方面为其深度介入域内事务提供法理上和道义上的依据。为提升对华竞争的“非对称优势”,美国还加速推进印太地区关系网络建设,形成以美国同日韩澳菲泰五组双边同盟、美英澳和美日韩两组三边同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五眼联盟”及多对“印太伙伴关系”共同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安全架构,确保“印太战略”的政策实效触及“印太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2022年最新发布的《美国印太战略》提出,为防止本地区陷入“混乱和动荡”,美军将视印太为“优先战区”,加速落实“太平洋威慑倡议”,大力推进“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明确将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和南海局势列为“首要安全关切”,并通过与域内盟友、伙伴国和北约盟友间开展高频次、多领域军事行动,不断提升威慑强度,炫耀卖弄其维护区域秩序的能力。

  尽管美国一再声称将致力于维护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确保“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打造“更加透明、更具包容性的区域安全架构”,但不可否认,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开展的一系列政策布局已呈现出明显的“北约化”倾向。在此背景下,部分亚太国家,特别是同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国家或采取更加冒进的机会主义策略处理对华关系,从而大大增加发生双边军事摩擦和冲突的风险。大多数实力有限的亚太国家则在处理对美和对华关系时陷入两难,不得不采取更加保守、谨慎的策略予以应对。这必将进一步削弱区域国家安全合作的动力。

  经济挑战:罔顾地区现实推动“去中国化”,加剧资源内耗、影响区域复苏

  拜登政府意识到,单纯强调“印太战略”的安全属性,难以有效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区域影响”。对于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多数域内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仍是其当务之急。基于此,为提升美国对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拜登政府提出了“重建更美好世界”和“印太经济框架”两项经济合作倡议,主要聚焦印太地区贸易促进、数字经济和技术标准、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及劳工标准等领域。为凸显其相较“一带一路”倡议的“独特优势”,美国在倡议之初就为其确立了所谓“高标准”“重规则”“可持续”“强韧性”等属性标签,以标榜自身作为“传统区域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责任担当”。但是,部分亚太国家对美国能否践行承诺始终抱有疑虑。事实上,受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目前既不能加入或缔结新的多边自贸协议,亦无法向印太地区投入足够的资金。其所谓的“高标准”“重规则”,实际上源于对西方发展经验的生搬硬套,与域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其所谓的“可持续”“强韧性”,意在推动“去中国化”的区域产业链加速形成。事实上,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已经成为域内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国家,并且已经牢固确立了自己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执意推动区域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图谋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将对域内广大外向型经济国家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受此影响,后疫情时期的地区整体复苏进程势将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原标题:【岳圣淞:美“印太战略”挑战亚太区域稳定性
内容摘要:无论是从政策目标与资源投入的匹配,还是从政策手段与行动策略的选择来看,“印太战略”都呈现出鲜明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特征。美国“以印太之名、行遏华之实”的战略企图,决定了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0392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贾康:推动财力下沉 兜牢“三保”底线
下一篇:美炒作“飞艇事件”纯属政治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