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此前,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挖掘经营增收和务工增收潜力。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县域富民产业特色彰显
县域富民产业具有什么特点?其发展重点是什么?
高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县域富民产业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指分布在县域,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禀赋条件,具有突出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从而能够显著推动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产业。在县域富民产业中,“县域”是空间界定,“富民”是价值导向,“产业”是实施载体。县域富民产业包括各种类型的产业,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如产业的发展基础都是企业等微观主体。但是,在地理空间、形成条件、收益分配等方面,县域富民产业又有独特指向,不能将县域富民产业与其他产业直接等同起来。县域富民产业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县域富民产业与本地禀赋条件具有契合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认识并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县域富民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根本。
在横向和纵向上具有产业关联特征。我国县域会形成某些具有地区特征的产业,但作为县域富民产业,这些产业应具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集群特征。具有突出的产业间关联、带动或扩散效应,应是县域富民产业的重要特征,这种扩散效应体现为横向的同一产业规模扩展、层次提升,也体现为纵向的产业链延伸、前向后向产业发展等。
在要素组合上具有劳动力密集使用的特征。我国不同县域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但多数县域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县域富民产业应选择密集使用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组织而言,这种方式与县域的禀赋特征相吻合,对农村劳动力而言,有助于其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工资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在发展条件上具有市场和政府结合的特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的成效取决于各类经济组织的市场行为,因此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依靠微观主体、市场机制、需求导向。同时,地方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对县域产业发展不可或缺,实践中县域产业蓬勃发展的地区,往往与政府因势利导、提供充分有效的公共产品紧密关联,这意味着县域富民产业发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从基本特征出发,县域富民产业在生产场所分布和经营组织形式方面也有其独特性。
生产场所分布取决于县域独特资源分布、距离市场远近、人口集聚程度、交通设施条件等因素,那些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县域经济体系中处于枢纽的地区,如县城、重点镇等,往往分布着产业体系的主导或主体部分,而产业体系的延伸环节则可能延伸到中心村或自然村,这使得其生产场所分布呈现出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枢纽、以村为辐射点的特征。
县域富民产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演化的结果,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特征。在工业或服务业占主导的地区,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竞争性或互补性,则该地就形成了某类产业生产经营的集散地,企业因投入—产出关系、就业创造以及税收上缴而与当地居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浙江省义乌市的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发展就体现了这种特征。在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县域,富民产业的组织形式更多依靠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主要通过农村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陕西省周至、眉县等地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就采用这种方式。
县域富民产业对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应重点考虑如下几点。一是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县域富民产业的基础是企业等微观主体,要为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提供更为稳定的产权保障,更为多元、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支持,依靠公平的法治环境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县域富民产业往往与县域土地资源配置直接关联,应深化农村耕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农村的产业融合和经营组织创新。三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在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背景下,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健康水平,鼓励和支持县域企业针对劳动者开展培训。四是用足财政支持资源。充分利用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县域可在物流效率提升的条件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放大产业对居民就业和增收的带动效应。五是激活数据要素市场对接功能和产业重塑功能。加大对县域的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培训。依靠数字技术扩散和应用,促使县域产业的产品供求、就业供需更好匹配,在独特禀赋基础上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因地制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东部地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有何经验做法和成效?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依托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优势,在县域经济和富民产业方面迅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县域财政实力和扎实的县域产业发展根基。改革开放以后,在以“苏南模式”“耿车模式”等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下,东部地区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延续和创新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东部地区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富民”为核心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县域富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组织形式丰富、三产深度融合的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格局。
以县域经济强省江苏为例,该省各地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上统筹布局,长远规划,充分发掘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互促互补、百花齐放的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格局。全省十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已达199个,有18个十亿元镇、28个亿元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录。该省各地聚焦提升本土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以打造“三品一标”为重要抓手,充分带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地理标志注册后可以带动产品价格平均提高50%,居民增收超过30%。
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方面成效显著,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增强科技创新赋能,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优势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动力。
原标题:【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内容摘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此前,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挖掘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1843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