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大国工匠

  到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一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职教与普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如何理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定位差异,为什么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王新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从法律界定中可以清晰看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广泛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鲜明特征。具体而言,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上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职责分工上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普通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抖客网,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教育内容上,普通教育以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传承为核心,职业教育则以技术技能传承为核心;在课程设计上,普通教育主要遵循学科逻辑、学术逻辑,职业教育主要遵循专业逻辑、工作逻辑;在学习机制上,普通教育基于知识形成机制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职业教育基于技能形成机制以直接经验获取为要;在教学方式上,普通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职业教育强调理实一体化;在质量评价上,普通教育更加突出学术导向,职业教育更加突出就业导向;在覆盖范围上,普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职业教育则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乃至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此外,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倚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更注重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产业迭代升级,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持续下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全国总工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6年底的4791万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6000万人,但仍供不应求。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三成,初级工、中级工占比73%,高级工非常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将大量就业困难的低技能人口转化为市场短缺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另外,从国际竞争来看,我国不仅需要在先进制造业和关键核心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还需要在获得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后解决如何完成技术实现、产品落地问题,这同样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熟练掌握先进生产工艺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文,高位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工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这些国家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是反复强调和持续深化的重点任务,也是未来仍需持续发力的改革方向。

  一是引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现从“雷同”到“不同”再到“协同”的跃升。长期以来,由于定位不清,使得职教沦为普教的低层次雷同者,损伤了职教的吸引力。近年来,经过国家层面的持续强化,职教与普教“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职教类型定位的重大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系统观视角提出协同创新的更高要求,指引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未来方向。

  二是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今年教育部设计启动实施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围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抓手,依托“一体两翼”改革载体,全面推进五大任务。

  三是围绕“两个服务”功能定位持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两个服务”是指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努力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和成才通道;以产定教、以教促产,着力为本区域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技能人才从量到质得到长足发展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应关注哪些方向?

  童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论对于传统制造还是先进智造,不论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技能人才始终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大国工匠培育,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从数量到质量得到长足发展。

  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的摇篮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体系化的技术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素质。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前者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后者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含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社会组织可根据办学能力、社会需求,依法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职业院校共有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自2019年以来,高职院校3年累计扩招413万人,“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立,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形成融通机制。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更新幅度超过60%,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工院校共有2500余所,在校生440余万人,2022年度共招生160余万人,毕业生120万人,就业率达96%以上。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十四五”期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万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十四五”期间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

原标题:【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大国工匠
内容摘要:到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一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2053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雷鸣山:以新型能源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下一篇:“甜蜜经济”释放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