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降本增效渡“凌冬”

  眼下的威马正站在舆论浪尖。

  降薪、销量下滑、创始人“天价薪酬”、上市波折……似乎这个曾经的新势力“F4”有些偃旗息鼓了。

  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澎湃新闻记者通过与威马创始人沈晖的专访,试图还原威马当前真实的现状。

  凌冬已至,寒气传递至了全行业

  几天前,一封名为《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内部信在网上流出,信中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具体举措是:从2022年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从次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25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再看一条信息。今年前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29284辆,同比下降14%。作为对比,今年的“黑马”哪吒汽车前10个月已经卖出超过12.9万辆车。

  降薪再结合威马销量平平、亏损持续的现状,外界不难发出“威马是不是不行了?”的疑问。不过,如果将视野拉高,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全体行业都要面临的凌冬。

  今年8月,华为任正非发布《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一文,其中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文中一句话还上了热搜——“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根据财报,华为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减少了100亿,利润减少了275亿,接近腰斩。

  京东刘强东日前也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公司副总监以上降薪10%-20%。

  汽车行业中,小鹏汽车11月初着手进行了一场深度的组织架构调整。事实上,小鹏的架构调整从今年2月就开始了,当时媒体报道称不少应届毕业生被“优化”。

  截至11月24日,小鹏汽车股价已经从年初的197港元/股下跌到了28港元/股,跌幅85.8%。

  蔚来汽车股价也从今年高点193港元/股到如今几乎腰斩。理想和9月刚登陆港股的零跑汽车股价也分别斩到了腰部以下。

  眼下,寒气的确是传到了每家企业。一边是迅速上涨的销量,一边是买一辆亏一辆的窘境。在经济衰退、资本寒冬和补贴退坡的环境下,每家新势力公司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要品牌声量、车型销量,还是运营质量?

  新势力销量榜就像“亏损榜”

  “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及可持续性发展。”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威马降本增效渡“凌冬”

  在这位传统汽车行业老将看来,汽车行业是实体经济,不能用互联网那套“烧钱换流量”的思路来运营。不论是饿了么/美团大战、摩拜/ofo大战还是滴滴和各大出行巨头的烧钱大战,在汽车行业的体量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他打趣道,现在看新势力销量榜就像是看“亏损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回看行业历史,当前的电动车标杆特斯拉,也经历了16年才扭亏为盈。

  从新能源车产业链角度讲,目前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沈晖表示,当前,离用户越近的企业亏得越厉害。比如,直接面对用户的车企亏得最严重,上游电池公司和用户隔了一层,利润状况相对较好。此前某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称自己“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再上游的原材料厂商,各种矿业、锂业公司更是暴利——越没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却越暴利,抖客网,这不正常。

  降本增效

  早早洞察到这一失衡业态的威马提前“踩下了刹车”,不愿再以杀鸡取卵的方式换取“无效增长”。换句话说,威马销量滞涨并不是卖不了,而是有意收着卖。翻看10月份新势力销量,可以发现,零跑和小鹏的销量突然减半,也是同理。

  另一方面,威马自身还有特殊的境遇。其总部所在地上海和研发基地所在地成都,今年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影响,经历了长期静默。据澎湃新闻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今年5月份就有人建议威马实施降薪,但当时上海正在静默,出于对员工的考虑,公司挺到了10月份才落实这一举措。

  即便如此,沈晖透露,公司资金链和生产运营都一切正常。只是大环境不好,收着点过日子。动物尚且有冬眠本能,那对于企业而言,降薪也好,调控销量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等战略目标,以期稳健渡过行业寒冬,并在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

  那么,降的本用来做什么呢?威马的答案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固然重要,但在沈晖看来,光有好产品远远不够。车卖出去以后,生态服务更重要。当前,威马有完善的充电补能网络。根据今年1月份的数据,威马汽车的充电服务已涵盖了国内32个省级行政区,361个大城市。“即客行”APP可覆盖全国各地公共性充电桩数量的40%以上的超出47万根充电桩。今年以来,威马还推出了可预约车位、无感支付的智慧停车、以及“私桩共享”服务等等。

  “12亿”薪酬是误读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既然威马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为何创始人被曝出“12亿”天价薪酬?事实上,这是外界的误读。

  当我对沈晖抛出这个问题时,他坦然给出解释。主观上,作为接受过市场考验和资本市场洗礼的行业老兵,投身创业更多地是出于实业报国的初心。就这一点上,纵观当前各大主流新势力创始人,都已经越过了单纯追求财富的需求层级。

  客观上,威马递交的港股招股书上显示的12亿薪酬并非内地的现金概念,而是指股权激励,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支付。要获得这笔激励,威马必须满足苛刻的条件。威马的股东方里,有不少国资和知名创投机构,比如五矿、长江产业基金、腾讯、百度等,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因此客观上也不可能通过资本游戏来造富。

  至于“12亿”这个数字怎么来的,这是过去5年公司估值不断提升带来的结果。作为对比,小米雷军的股权激励有99亿,实际也没有全额获得;特斯拉CEO马斯克依靠股权激励增加的财富超过700亿美元,但尚未拿全。

  总结而言,如果威马创业失败,股权激励就是零;而如果创业很成功,超额满足条件,那这个数字甚至会超过12亿。到目前为止,这笔激励,沈晖一分钱都没拿到。

  那么沈晖实际的年薪是多少呢?招股书也给出了明确的数字——201万元。如今主动降薪50%,年薪进一步降至100万。

  每个人都用得起的科技才有意义

  那么,假设威马在经过数年长跑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头部甚至No.1,沈晖拿到了这笔12亿甚至更多的激励,他会怎么花?首先,他再次明确指出,钱对于管理层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谈钱,格局就小了。在沈晖的构想中,这笔激励可以用来成立“共同富裕基金”。“共同富裕”这个词,不仅是国家方针,同样也与威马的企业理念和战略布局十分吻合。

原标题:【威马降本增效渡“凌冬”
内容摘要:眼下的威马正站在舆论浪尖。 降薪、销量下滑、创始人“天价薪酬”、上市波折……似乎这个曾经的新势力“F4”有些偃旗息鼓了。 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澎湃新闻记者通过与威马创始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17994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东风风行3年内100%电动化 5年内停产燃油车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现代商业智能BI给车企带来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