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蜂巢能源三届电池日,依旧硬核

  

12月15日举行的这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的重头戏是发布了全新一代的电池高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该系统通过单体电芯安全和系统安全双提升,实现了单体热失控、整包不起火的安全效果,开创了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时兼具长续航的特点,将乘用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推向了800公里的新纪录。

  

此外,第三代超高速叠片技术——“飞叠”,比铁锂密度高、比三元成本低的高锰铁镍电池,适合高比能电池的纳米网硅负极……一个个硬核工艺、结构、电芯和材料创新,表明蜂巢能源在科技创新方面,又渡过了实打实的一年。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在中国举办电池日是蜂巢能源的首创,如此高调地宣扬自身的技术、产品、企业进展,也是电池界少见。这样的蜂巢能源甚至在业界留下“爱炒作”的印象。

  

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的硬核新技术,具体是怎样的?

  

蜂巢能源成立以来,持续推出技术创新IP,引领行业,为什么它能做到?

  

这样的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将给蜂巢能源带来什么?

  

弄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大张旗鼓的电池日背后的蜂巢能源。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

  

这次电池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又做了一场硬核的研发成果秀。

  

最大成果是电池系统的新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意指其无比坚固,安全性突出。通过电芯设计、电池包设计和结构创新,龙鳞甲电池做到了单电芯失控不扩散至相邻电芯,整包不起火,远超国标要求的5分钟不起火的要求,实现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双提升双保险。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在性能方面,龙鳞甲也非常突出,体积成组效率大幅提升至76%;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超过800公里,采用高锰铁镍电池超过900公里,采用三元电池超过1000公里。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a href=抖客网,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src=https://www.doukela.com/uploads/allimg/221220/19132W037_0.png hspace=10 vspace=10/>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此外,杨红新还介绍了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的进展。

  

蜂巢能源一直主推高速叠片技术,第一代叠片技术的效率是0.6秒/片,第二代0.45/片。而第三代“飞叠”技术效率已经在努力赶超卷绕工艺,达到0.125秒/片的效率。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高锰铁镍电池,兼具成本和能量密度的优势,比磷酸铁锂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比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成本要降低9.5%。

  

杨红新还介绍了适合高比能电池的纳米网硅负极。它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 快充。

  

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成果满满,可以说并不意外,因为前两届,同样也是硬核科技的输出。

  

2020年12月,蜂巢能源举办首届电池日活动。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蜂云平台、第二代叠片工艺技术……这届电池日,让彼时在业界还不算知名的蜂巢能源一鸣惊人,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刮目相看。

  

2021年12月第二届电池日,同样科创干货满满。无钴电池开启全球预订,更有创新的短刀新品类、4C快充、800V高压平台的高效热管理技术、超级工厂……既兑现了上一届的重点规划,又指出了新的创新方向。

  

事实上,在电池日之前,蜂巢能源身上的科技创新标签就已经很鲜明。2019年6月,蜂巢携业界组织,推出“车规级”动力电池概念,将动力电池高品质研发、制造标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12月,蜂巢能源宣布动力电池进入“叠时代”,重磅推出方形电池的叠片工艺技术。

  

由此可见,蜂巢能源能够连续三届举办电池日,并且都有系列创新成果发布,并不意外。尽管成立时间不久,但是在科研创新上,蜂巢能源早早拉开了阵势,以高标准切入,针对核心技术,展开难而正确的攻坚战。

  

生而颠覆,直面需求

  

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

  

当时,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LG化学、AESC、三星SD等传统豪强林立。作为新进入者的蜂巢能源,除了出身于长城汽车,杳然四顾,无可依凭。

  

蜂巢能源怎么办?

  

只能更快地向前奔跑,采取颠覆式创新,把别人储备的下一代,甚至下两代技术,提前商业化应用,用时间换空间。

  

典型的例子是叠片技术和无钴电池。

  

制造方形电池时,卷绕工艺相对叠片工艺的弱点显而易见。

  

卷绕的电芯,在弯折处留空较多,空间利用率低;极片上涂层材料不可避免受到较大的弯曲变形,折弯处容易发生掉粉、毛刺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起热失控等等。

  

因此,很多电池企业早就在研究、尝试叠片技术,但是效率低、成本高、良率低等问题始终难以突破。

  

但是,蜂巢能源判断,这是方形电池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而它存在的问题,蜂巢能源发挥了主机厂出身的技术商业化、量产化的强大能力,“降维”电池行业,率先突破了瓶颈,并大规模商业化。

  

因为成本优势,无钴电池也早就存在于电池企业的科研雷达上、研究人员的实验室中。但是,因为技术和商业的原因,迟迟没有电池企业将其商业化。蜂巢能源则展现出了果敢,全球第一个将其商业化。

  

蜂巢能源生而颠覆,将创新作为立身之本,但是并不炫技,而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做科研创新。

  

蜂巢能源成立之时,电动汽车行业仍然受困于能量密度低的痛点,三元电池是主流材料方案,方形也是主流封装模式。因此,蜂巢能源针对方形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将叠片技术量产应用,提升体积能量密度——让同样的车型装下更多电量,支持更长续航。

  

无钴电池的量产也基于类似理由。2021年7月,蜂巢能源全球首款无钴电池正式量产下线。无钴电池响应的是后补贴时代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一方面,因为补贴退出,车企对成本更加敏感,更加注重供应稳定,三元中的钴材料既昂贵,又容易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续航仍然有需求。蜂巢量产的首款无钴电池,能量密度就能做到240wh/kg,与普通三元相比不落下风。

  

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持续创新的底层逻辑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杨红新说。

  

现在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企业不把创新当做战略,但大多数是叶公好龙。说要创新,人财物却从来跟不上。

  

蜂巢能源把创新当做战略,同时在执行上紧密配置,“人财物”都做重投入,确保行动不变形。

  

在人才建设方面,蜂巢能源重视人才队伍的扩展、培养和建设,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搭建了一支由多位行业专家及深具行业管理与研发经验的人员领衔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6月30日,蜂巢能源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2360名,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19.58%。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计527人,博士研究生学历36人、为公司在动力电池研发与创新等领域内提供了持续创新的源动力。

  

原标题:【三届电池日场场硬核,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做到?
内容摘要: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依旧硬核。 12月15日举行的这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的重头戏是发布了全新一代的电池高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该系统通过单体电芯安全和系统安全双提升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18806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观察:由快向稳 拓宽竞争“护城河”
下一篇:福建提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