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比亚迪(002594)股份发布最新产销快报: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197辆,全年累计销量1,863,494辆,同比增长208.64%。
不仅比亚迪,埃安、哪吒等本土企业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在年底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盖世汽车统计,就2022年累计销量而言,埃安独具榜首,售出271,156辆,哪吒以152,073辆紧随其后,蔚小理、零跑的年销量均突破10万辆,第二波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问界、极氪的年销量均突破7万辆。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显然易见,补贴退坡前,新能源汽车正加速冲刺,消化现有库存,而防控政策的放宽进一步刺激了提前消费,乘联会预测,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预计为70万辆,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7.4%、17.0%;渗透率约为31.8%。
受到俄乌局势、疫情、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开始下行,经济疲软、原材料价格高涨和“缺芯贵电“多要素叠加,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出现重大变革:
一方面,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新势力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走高,2022年11月自主品牌份额持续突破已超过54%;另一方面,以日系为代表的本田、日产和美系为代表的通用、福特等企业销量下滑严重,国内车市显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探索其原因,盖世汽车研究院发现,车企电气化转型程度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中国制造优势,国产汽车产品竞争力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国产汽车产品出海也取得积极进展。
2022年1-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实现225万辆,同比增长58%,上汽、奇瑞等受益于多年的海外市场深耕和产品品牌口碑提升,两家车企2022年1-11月份乘用车出口销量分别已经占据车企销量的53%和47%。海外市场拓展也成为本土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战略。
眼下,补贴退坡,防控放宽的2023年已然来临,中国车市会在开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吗?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将对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透视中国车市现状,自主冲高、本土出海现象的背后有哪些核心原因?未来车企竞争的关键点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结合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报告,可以一窥以上问题的答案。
宏观分析之一:供应链本土化将成发展主旋律
2022,是黑天鹅与灰犀牛并发的一年。
俄乌局势、疫情、美联储加息推动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期,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多点爆发,国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9月,10月,11月的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分别为192万、184万、165万,逐次递减,是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金九银十铜十一”环比下降现象。
伴随防控政策的放宽,扩大内循环经济和需求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但地缘政治对于汽车供应链的威胁,疫情对于消费端的影响在短期内无法消退。
换句话说,俄乌战争,这只黑天鹅振翅所引起的风波并不会随着2022年的结束而被画上句点。
汽车走向智能化,首先带来的是车载半导体数量的激增,根据SEMI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328亿美元,其中电子特气规模约43亿美元,占比13%,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
乌克兰正是氖、氩、氪、氙等半导体原料气体的供应大国,其氖气的全球供应份额高达70%,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则分别达到40%和30%,俄乌冲突首先拉紧了这类关键原材料的供应,进而导致了价格激增。
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升级,欧美国家一方面针对俄罗斯启动贸易制裁,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与军事开支,全球供应链稳定性持续受到挑战,油价居高不下,芯片持续短缺,汽车关键零部件和上游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在短期内显然难以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因此,构建区域供应链,开拓本土化产销模式,已经成为跨国企业提高供应韧性,开拓海外市场的必经之路。以动力电池领域为例,电池厂商和主机厂悄然将布局延伸至供应链上游,以直接购买/挖掘原材料,合作/入股原材料厂商的方式降本保供。
比如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先后入股北美锂业(NAL)、加拿大Neo Lithium、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业等公司,从而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印尼两家国有企业合作投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涵盖红土镍矿开采、冶炼及回收等多个项目。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企业在推动供应链区域化,国家政策则开始推动供应链的本土化,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规划五年内拟投入500亿美元支持芯片制造和研发,并对在美国投资企业实施为期四年,价值预估2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加强美国本土芯片制造回流。
与之相对的,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智能化专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IGBT工艺突破,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研发应用。
根据盖世汽车整理,中国企业在芯片中下游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环节对海外的依赖性相对不强,但是上游的EDA、核心IP、晶圆制造是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所在。
因此,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会逐渐取得突破发展,但在美国芯片法案的限制下,在高安全性、高算力要求的芯片产品领域和涉及安全性较高的底盘类芯片、控制类芯片产品,短期内取得突破还是困难重重。
宏观分析之二:政策利好2023年车市稳定发展,但Q1难迎全面复苏
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防疫政策放宽为年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一剂强心针,然而,结合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奥密克戎毒株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峰值与延续时间对比,放开后的疫情感染或持续2-4个月,因此,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有望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由于三年疫情企业及居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可支配消费支出能力仍然处于疲软水平,2023年第一季度,车市并不会迅速迎来全面复苏。
与此同时,中央财办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上半年燃油车车辆购置税将延续当前5%的税率,并于2023年下半年升至7.5%。
结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扩大内循环经济和需求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而汽车新车消费,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绿色动力(601330)电池及回收产业及二手车将成为消费主力。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整体而言,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2023年车市表现有以下利好因素:
1.疫情放开,叠加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政策对宏观经济有较大提升作用,预计2023年GDP增速保持5%以上;
原标题:【盖世汽车研究院:2023已至,车市格局迎来洗牌】 内容摘要:1月2日,比亚迪(002594)股份发布最新产销快报: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197辆,全年累计销量1,863,494辆,同比增长208.64%。 不仅比亚迪,埃安、哪吒等本土企业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在年底的表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19359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