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车圈“朋友”,已超20个

  2025年伊始,华为就在车圈刷足了存在感。

  

  与深蓝、岚图、东风奕派达成进一步合作;被传与上汽共同打造第五“界”;与广汽的合作项目有实质性进展;与江淮合作的第四“界”首款车型S800即将亮相。此外,华为还将在“全民智驾”的大趋势中获得更多机遇。

  

  当前更多车企寻求与华为合作,这无疑为其在汽车领域的扩张提供了绝佳契机。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前后行为不一致。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受限于资源,不会推出第五‘界’”,“暂不具备开发20万元以下汽车的能力”。然而,市场传闻第五“界”产品的定价可能低至15万元。

  

  而推动这一态势的核心动力在于,2024年与华为合作大部分车型市场表现亮眼,与其合作的对象已有头部梯队。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华为的合作伙伴已经涵盖了国内大多数头部自主品牌,还打入了合资品牌阵营,其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多元化。(注:与华为合作车企情况在文后)

  

  一年间的裂变式发展

  

  短短两年间,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版图呈现裂变式扩张。从最初的零部件供应商,到深度绑定整车开发,再到全栈式生态共建,华为的每一步战略布局都牵动着行业神经。

  

  2023年时期,华为的合作模式仍以“零部件供应商”为主,更接近传统Tier 1供应商的位置。诸如比亚迪汉搭载华为5G车载模组,哪吒S使用华为超声波雷达,吉利几何系列引入鸿蒙OS智能座舱等合作,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在这个阶段,华为的技术更多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补充角色,车企对其依赖度相对有限,甚至在市场宣传中会刻意淡化华为的存在感。正如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所言,“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采用HI模式(Huawei Inside)合作的车企,仅有赛力斯、北汽极狐和长安阿维塔等少数品牌。而智选车模式的落地品牌,也仅限于与赛力斯、奇瑞合作的问界和智界(同年11月推出,明显为2024年市场布局)。

  

  彼时,这两大模式的合作对象主要以二线品牌为主,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智能化基础相对薄弱,急需借助华为的技术实力打开市场。

  

  问界系列的成功是一个典型案例。凭借华为智能化和渠道优势的加持,2022年交付首年销量突破7万辆,成为赛力斯的销量支柱。但单一品牌或单车型的成功,尚不足以证明华为持续打造爆款的势力。所以,包括广汽、东风在内的一线传统车企与华为的合作,仍停留在零部件层面的小范围试水,合资品牌则更显谨慎。

  

  然而,2024年这一格局发生转变。与其合作的车企变多,且“含金量”显著提升。

  

  一汽大众奥迪在去年广州车展确认与华为合作,今年预计将有5款全新车型接入华为智能驾驶方案。东风日产引入鸿蒙座舱系统,丰田、本田等车企也出现在合作名单中(部分项目仍在谈判阶段)。

  

  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岚图汽车、零跑汽车、凯翼汽车等车企加入华为鸿蒙生态合作。双方将基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启动App的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同时,岚图汽车、长安深蓝两大品牌车型则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系统(包括基础版)。

  

  随着合作车企增多,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形式似乎也不再完全局限于三种固有模式,而是变得越发多元化。

  

  比如,东风公司研发总院与华为乾崑车控深化合作,成立智能车控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共同打造的“天元架构”,是中国首个实现量产化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计划率先在岚图、猛士上搭载,随后推广至集团全系品牌。

  

  更值得关注的是,广汽集团与华为的“全栈式合作模式”引发业内关注。双方将共同打造全新汽车品牌。今年初,广汽集团披露与华为合作项目新进展,通告称,同意公司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

  

  广汽与华为不仅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座舱系统以及全新架构,还将在营销策略、渠道共享、生态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但广汽集团否认,加入智选车模式。业内人士认为,这应是HI模式升级版,是一种全新合作模式。最新消息称,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将是MPV,预计定价30万元左右,将搭载“激光雷达+贯穿式三联屏”。

  

  方程豹旗下豹8搭载华为ADS 3.0系统,系比亚迪旗下首个搭载华为智驾的车型。双方的合作既不是HI模式,也不是智选车模式,而是更为灵活的智驾领域合作。

  

  合作车企的持续扩容标志着华为技术已从市场边缘走向主流战场,传统车企的防御性合作策略正在瓦解。特别是在升级版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的角色实现了从“工具人”到“技术合伙人”的跃升,也延伸至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2024年,华为赋能显

  

  从数量来看,2024年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已超20家(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其中HI模式占比攀升至约40%,抖客网,智选模式更迎来第五“界”的加入。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车企的集体焦虑——在智能化竞赛中,单打独斗所需的成本与风险远超预期,与华为合作已然成为一种“不得不选”的生存策略。

  

  业内对此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车均华为,等于没有华为”,部分品牌虽然借助华为智能化实现快速增长,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当智能化成为新能源市场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时,与华为合作恰恰能够快速弥补短板,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稳固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在用户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持续攀升,目前已跃居第五位。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NOA(智能辅助驾驶)搭载规模首次突破100万辆。2024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L2系统(含L2+和L2++)装机量累计达938.9万套,渗透率升至52%,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一进程中,华为无疑是NOA普及的最大推动者之一。根据上险量数据显示,在2024年,搭载其智能化产品的品牌大多实现了显著的销量增长。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的“元老”,问界系列2024年终端销量达到39万辆,占合作伙伴赛力斯总销量约八成。

  

  特别是针对50万元市场的问界M9表现亮眼,全年销量达15万辆,显著提升了赛力斯的盈利能力,助其实现扭亏为盈。赛力斯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对于问界M9的热销,余承东归结为安全、智能和设计理念三大要素的结合。

  

  2024年,鸿蒙智行的另外“两界”产品也实现批量交付。智界品牌在解决芯片短缺、产线、装配、品控等问题后,于去年4月重新上市首款车型S7,销量随即回升。9月上市的智界R7更是助力品牌月销突破万辆大关,展现出翻盘之势。目前,智界品牌已稳定保持月销过万的水平。

  

  与江淮合作打造的百万级品牌尊界也在去年底揭幕,首款车型尊界S800仅48小时预订即超2108辆。另一HI模式深度合作伙伴阿维塔在去年后半程也实现月销破万,全年累计销量达7万辆。

  

原标题:【华为的车圈“朋友”,已超20个
内容摘要:2025年伊始,华为就在车圈刷足了存在感。 与深蓝、岚图、东风奕派达成进一步合作;被传与上汽共同打造第五“界”;与广汽的合作项目有实质性进展;与江淮合作的第四“界”首款车型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28119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大众与奥迪将保留燃油车型
下一篇:日本车企整合面临“兼容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