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 专家一针见血【快讯】

原标题: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关键在102个碟形湖

9月6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7.99米,跌破8米的极枯水位,刷新最早进入极枯水期的纪录。

站在星子站往前看,湖泊已变成绿地。水位一再降低,几艘大型船只停靠在湖畔,难以起航。原本10月前后才能看到的湖床草原,已郁郁葱葱,成为旅游景点,吸引大批游客。

鄱阳湖湖床草原,游客络绎不绝时代周报记者王晨婷摄

几只白鹭在草间悠然觅食。不过,眼下的草木繁盛也藏着隐忧。每年有差不多43万只候鸟来鄱阳湖区域的越冬,其中三分之一是以嫩草为食的豆雁。等到9月底豆雁来时,这些嫩草已变老。

74岁的胡振鹏正忧心这10多万只豆雁将面临缺食困境。他建议,9月初先用打草机割去现有绿草,让它们重新生长,抖客网,为豆雁提供合适的食物。

胡振鹏受访者供图

胡振鹏曾任江西省副省长,退休后回到母校,担任南昌大学鄱阳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一生与鄱阳湖结缘——高中毕业后到鄱阳湖边的农村插队。当时生活条件困苦,胡振鹏受过鄱阳湖的恩惠。

现在,他还记得,当时和同学拿着脸盆到鄱阳湖旁的水洼里捡小鱼,放入锅中一煎就是一顿美味。1977年恢复高考,29岁的胡振鹏考入江西省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学习水工结构专业。“一口气读了10年书”,胡振鹏1987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胡振鹏应导师召唤回到南昌大学。导师嘱咐他,“要好好研究鄱阳湖”。胡振鹏答应了,一头便扎进鄱阳湖,长期致力于鄱阳湖水文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完成10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而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胡振鹏依旧时刻关心鄱阳湖。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完整记录了今年6月23日以来星子水文站的每日水位和降幅。

胡振鹏的笔记本里记录了6月23日以来星子站的水位时代周报记者王晨婷摄

原标题:【“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 专家一针见血【快讯】
内容摘要:原标题: “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关键在102个碟形湖 9月6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7.99米,跌破8米的极枯水位,刷新最早进入极枯水期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14157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18岁女生离世 捐器官让5人获新生 大爱无私被铭记【快讯】
下一篇:罕见!中秋节与教师节同天本世纪仅有三次【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