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尚宇轩
应该怎样形容南京?向来多少语汇都不能准确概括。应该用怎样的一首歌、一篇文、一幅画来描绘南京?好像也不能。南京是一个谜啊,历史烟尘、浩荡大江,有伤痛、有辉光,有夕阳古道,有高楼万丈。你很难用某一个词、某一句诗来说南京——她就像是隐匿在民间的高人,在山寺口扫地的高僧,是乍一眼看上去就那样,却越看越有味儿、越相处越离不开的可人儿。而话剧《小西湖》的出现,似一阵空山新雨、袅袅秋风,吹得人心情舒畅、满腹柔肠——一部《小西湖》,一群南京人、一座南京城。
小西湖,在南京并不出名,很多本地人都不曾听过,更不用说外地游客了。而如今,这里却成了南京老门东景区附近的网红打卡地。而它的故事,要从拆迁说起。拆迁,曾是老城发展的必选动作。拆掉老房子,重盖新大楼——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光炫夺目。而在钢筋丛林背后,却是老城文化根脉受损甚至被切断的隐痛和伤痕。小西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南京明清风貌特征保留较为完整的居住型街区之一。近年来以“渐进式微更新”改变了昔日棚户区的落后面貌,提升了居住品质,使其成为人们感受城南文化的打卡地。南京市话剧团将目光聚焦在城市老旧街区改造这个事关城市发展、群众利益、文化保护的选题上,可以说是有心、有情、有担当。整部剧用轻喜剧的风格,接地气的语言,灵动可信的表演,贴近真实的舞美,以及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构建了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舞台时空。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桩桩围绕小西湖更新而引发的邻里故事、心理矛盾以及由此种种而迸发的情感,再现了在政府部门、设计团队、实践团队和市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动,实现城市老旧街区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的生动故事,编织了普通南京市民温厚敦实、通情达理、乐观向上的情感世界。更真实、真切诠释了在老城改造这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守护城市文脉的执政智慧和责任担当。
这部剧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虽然是一部现实题材剧目,但全剧洋溢着充满诗情的浪漫主义色彩,让人始终被不同的情绪、情感包裹着。主人公于建东原本也是“大拆大建”中的一员,因为曾经野蛮拆迁损害过群众利益、破坏过文化遗存而后悔不堪。因此,他是带着“偿还”的心态积极推进小西湖更新项目的。为了不影响进度,他把自己在城里唯一的房子出借给小西湖更新户暂住,从而引发了激烈的夫妻矛盾。他在为了讨要工程款而酩酊大醉后,对还在生气的妻子吐露真情:“我总觉得我亏欠过老百姓、亏欠过社会,我必须弥补,必须偿还……这些年我盖了那么多楼,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气派、越来越漂亮了,这让我感到自豪,却又让我心里隐隐作痛。因为,在这些高楼平地而起的时候,有多少历史文化被埋在了废墟里。”这一段表达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生活语言,又是具有抒情散文文本特征和情绪特质的文学语言。但是,从喝醉了的于建东口中说出,却没有让人感觉到突兀或违和——人在醉酒状态下的表达,往往都是夸张而激烈的。安排主人公假借着醉意来真抒情,可见编剧导演在节奏的驾驭上、在情感的拿捏上是技巧纯熟的。同样,这一幕的最后,当于建东得到了妻子的谅解,二人坐在已经借给小西湖更新户暂住的新房楼下,一层一层数着楼层找房子的情景,将浪漫主义的抒情性推向了高潮——
于建东:娟,你能认出我们家的新房子在哪儿吗?
陈 娟:中间那栋。
于建东:那你知道我们家的窗户是哪个吗?
陈 娟:当然知道!1、2、3、4、5、6、7、8……
于建东:7楼的防火层不算吧?
陈 娟:算哎!你把我搞乱了!重来!1、2、3、4、5、6、7、8、9、10,第11层,最亮的那个窗户就是!
“最亮的那个窗户”——这一句充满象征色彩的话,令人感动落泪。亮的岂止是窗户,更是夫妻二人透亮的心,是暂住在窗内的小西湖更新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当然,也预示着小西湖改造的光明前景。
这部剧是一幅真切的世景图。该剧表现的是老城区改造,是“穷、老、外”现象突出的地方,人物都是最基层的普通市民,也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既是人间烟火,就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该剧在编织人物命运时,没有脸谱化、概念化、狗血化、离奇化:小西湖老居民朱家胜、徐香美两个家庭的家庭成员所遭遇的人生际遇,离婚、相亲失败、夫妻不和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常遇到的人。大到国家,小到小西湖社区,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该剧还原生活细节、展现真实情感,母女情、父子情、邻里情、儿女情、夫妻情,这些普通百姓中的真切情感,这些体现南京人憨直、朴素、热情、待人不掺假、实心大萝卜个性的情感故事,令人动容。当然,该剧也没有回避现实和矛盾——老邻居的相爱相杀、相亲女的嫌贫爱富,想要把名字写在房产证上的儿媳妇、为了生计现实不得不离开南京另谋工作的城保集团副总经理,等等,人间该有的,也都有了。正因为该剧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当然,也就让该剧具有了真实的力量。
这部剧是一张南京的新名片。南京城的历史遗存无数,随处俯身便是故事。而让南京城盛名在外的,不仅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美食小吃,更应有这座城市的人文性格、文化底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发展、城市治理,以及生活于斯的人民的幸福感。小西湖的华丽变身,不是一次简单的城市改造,更是为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提供了可借鉴、可移植的经验样本。是进入新时代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城市语境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条成功路径。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如何把这个好题材变成好作品进而成为好名片?该剧的成功上演,证明了南京市话剧团的独到眼光、驾驭能力和编创水平。话剧《小西湖》再次证明,主旋律作品、主题创作,绝不是高高在上喊口号,不是生硬简单图解政治符号,而是充满六朝烟火的街头叫卖,是让人垂涎三尺的鸭油烧饼,抖客网,是和城市肌理融为一体的老城文脉,是邻里间的嬉笑怒骂,是数着楼层找那扇“最亮的那个窗户”——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小处品真意。这部剧,必将成为展示南京形象、走近南京人民、感受南京文脉、体会南京性格的一张崭新的文艺名片。
原标题:【话剧《小西湖》:一首写给南京的抒情诗|荔枝娱评】 内容摘要:特约评论员/ 尚宇轩 应该怎样形容南京?向来多少语汇都不能准确概括。应该用怎样的一首歌、一篇文、一幅画来描绘南京?好像也不能。南京是一个谜啊,历史烟尘、浩荡大江,有伤痛、有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15157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