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改掉了曾用名“招弟”
在社交平台上,叫“迎弟”的女孩分享了改名的经历
近日,河南女孩芃芃(原名“招弟”)决定改名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从上学开始,芃芃因“招弟”这个名字,产生了严重自卑:她害怕表彰大会,害怕自我介绍,害怕被别人问“你有弟弟吗?”终于, 20岁的芃芃在经过严格而“内耗”的流程后,告别了“招弟”,拥有了新名字。她说:“哇,我以后终于不用叫那个名字了。感觉如释重负,涅槃重生,好像我终于是我自己了。”
有句老话叫“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国人历来对起名比较重视,因为一个好的名字,不仅包含着家族对新生命的美好祝福与期待,也是一个人行走四方的社会符号。
而“招弟”及与之类似的“迎弟”“焕娣”们,无论前面一个字如何变换,都始终离不了一个“弟”字,其含义也一目了然。一个人的名字成为了呼唤另一个人的载体,给孩子起这样名字的家庭,多数有重男轻女倾向。同时,这样的家庭在男孩、女孩身上投入的时间、资源也可能有倾斜,这些因素都会综合作用在“招弟”们身上,令她们产生“我是多余的、错误的”自我认知。这种被冷落的自卑感如影随形,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招娣”的负面情绪,部分来源于名字,更可能源于原生家庭。
可以说,“招弟”这个名字带给当事人的伤害有多么直接明了,她们想摆脱这个负面符号的愿望就有多强烈,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河南女孩芃芃改名成功之后,那种“焕发新生”的激动与喜悦。
事实上,“招弟”的数目并不小。以国内某省份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到的重名数据为例,截至10月24日,省内可以检索到叫“招弟”和“招娣”的女性11104人。从统计数据来看,60岁以上叫“招娣”“招弟”的女性最多;在叫“招娣”的女性中,20岁以下的“00后”甚至还有380人。
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为不少“招弟”们提供了改名契机和法律支持。尽管信息化社会改名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少麻烦,但她们依然执意而为。当历尽波折终于获得自己想要的名字时,她们不仅揭去了附注在名字上的标签,也呈现出“找回自己”的女性自我、平等意识的觉醒,彰显了从个体到社会尊重生命、男女平等的文明嬗变。
当然也要看到,抖客网,“招弟”们的名字只是性别不平等的显性表现。虽然建国以来我国女性的成长环境有了长足进步,但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玻璃天花板”、受到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等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困境,需要有比改名更大的勇气,社会各界要做的工作也有很多。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喜欢、好听的名字,毕竟其中快乐、美好的寓意往往伴随人的一生。“招弟”改名,不只是一个名字的改换,而是一个自主、平等的价值表达,更是时代进步的多重展现。我们期待改名后的“招弟”们,拥有独立、自信、幸福的新生活,也期待更多的“她们”,在消除性别歧视、推动文明进阶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异彩。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招弟”改名,是个体到社会的观念嬗变|荔枝时评】 内容摘要:芃芃改掉了曾用名招弟 在社交平台上,叫迎弟的女孩分享了改名的经历 近日,河南女孩芃芃(原名招弟)决定改名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从上学开始,芃芃因招弟这个名字,产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16445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