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身份证会被手机消磁”“睡光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月21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正式揭晓,五位权威专家为公众梳理并粉碎过去一年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十大“科学”流言,帮助公众明辨是非。
作为“2024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组成部分,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张梅、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斌、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张博五位专家学者,澄清谣言背后的真相。
活动通过实验分析、道具演示、虚拟技术、采访互动等多元化呈现方式,突出了相关科学原理的趣味性、科学方法的实用性,也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活动通过展示月球AR模型和月壤实物,帮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月球年龄为20.3亿年”流言中的逻辑谬误;将真实样品送交权威机构分析,打消“电水壶烧的水会损伤神经并致癌”的说法造成的恐慌;请主持人“真人展示”床垫如何支撑脊柱的正常弯曲,驳斥“睡硬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的错误观点;利用实物拆解和等比例模型,纠正网络上“相机像素越高,拍出的照片越清晰”的常见误解;活动现场开展的磁卡实验演示,让“身份证会被手机消磁”的说法不攻自破。专家们对流言客观、详尽的解析,让观众在了解真相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是在过去一年每月“科学”流言榜的基础上,经过行业专家、新闻媒体专门评审、筛选出的全年最具代表性的10条科学类流言。
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现象,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科学流言的防范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作为全国最早开始定期进行辟谣榜单发布的平台,每月“科学”流言榜自2014年1月开始,每月进行科学类辟谣榜单的发布,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及公众关切,至今累计发布940条。
2023年,每月“科学”流言榜共发布各类“科学”流言110条,辟谣内容涉及科技前沿、时事热点、航空航天、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提升社会科学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发挥了独特作用。
(供图/北京市科协)
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年度流言
1. 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
流言:
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就能用基因技术分析智商、情商等指标,评判孩子未来能否成才。
真相:
天赋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和文献研究证明天赋与人类哪些特定的基因有关。因此,这样的检测没有科学依据。
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一个人带有与某个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但这个基因位点可能与另外很多其他的基因位点相互作用,这些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非常复杂,目前的这些调控网络是没有研究透彻的。现在的科研人员,对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并不清楚。检测机构说的位点与天赋关联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7%,是没有依据的。
2. 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 20.3 亿年
流言:
中国科学家分析研究了由“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品,并且最终精确测定出了月球的年龄为20.3 亿年。
真相:
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的实际年龄在40亿年以上,且接近45亿年。“月球年龄为20.3亿年”的说法是对近期月壤研究成果的误读。
首先月壤年龄和月球年龄不是一回事,本次研究精确测量的是月壤中的月球玄武岩。月球玄武岩是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火山喷发至月球表面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并不能代表月球的真实年龄。中国研究者精确测量出月壤样本的年龄为“20.3亿年”, 代表了迄今发现的最年轻月球火山活动时间,但并不是月球诞生至今的年龄。
3. 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
流言:
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不能戴眼镜,因为在太空中戴眼镜可能会带来意外伤害。
真相:
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确实很高。不过,目前低度近视也是被允许进入太空的。在飞行任务的上升段,存在火箭震动、过载等复杂情况,如果航天员佩戴框架眼镜,可能会导致碰撞等问题,所以航天员在该阶段不会佩戴框架眼镜(可佩戴隐形眼镜)。空间站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正常佩戴框架眼镜。
多年来,航天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任务环境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再严苛;另一方面,未来我们需要更多一线研究人员“上天”进行科学研究。显然,用近视与否作为硬性标准选拔科研人员并不合适,所以低度近视者如今也被允许进入太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度近视者仍然不能进行宇宙航行。毕竟高度近视者坐过山车都可能视网膜脱落,就更不可能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加速度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介绍,任务不同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从视力角度来讲,高度近视不行,低度近视还可以,我们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4. 电水壶烧的水损伤神经还致癌
流言:
电热水壶内胆属于不锈钢材质,里面含有锰元素,在烧水的过程中锰元素会析出。长期摄入,可导致体内的锰超标,从而损伤神经,甚至致癌!
真相:
电热水壶的制作材料中虽然含有锰,但其是以致密组织存在的,日常煮水很难解析出来——即便是持续翻煮1000小时以上,能析出的锰元素也是很有限的,对人体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
只要购买的是正规产品就是安全的,没有中毒、致癌的风险。购买不锈钢热水壶,应选用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食品级不锈钢,或是选择带有“执行标准GB 9684-2011”或“食品接触用”标识字样的电热水壶。玻璃热水壶,应选用高硼硅玻璃,其性能稳定,材质安全,且不容易生成水垢。
陶瓷电热水壶,如果是彩色的,可能析出重金属有毒元素,建议最好选择内壁无颜色、无图案的。
5. 网红“防猝死套餐”可以预防猝死
流言:
由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组成的“防猝死套餐”,每天坚持服用可以预防猝死。
真相:
医学上不存在标准的“防猝死套餐”组合。辅酶Q10、鱼油等均属于保健品,目前没有医学指南或共识表明服用这类保健品能有效预防猝死。
原标题:【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 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最新)】 内容摘要: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身份证会被手机消磁睡光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月21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26370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