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夜景 本组图片均据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0月20日,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下称“创交会”)如期而至。自2015年起,这已是成都连续第七年举办创交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不断在这里汇聚和对接。
当前,成都创新创业势头正劲。
9月29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74次审议会议结束,成都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药业”)首发事项获通过,成为成都今年第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由此,成都“科创板军团”进一步扩容至12家,成为西部地区登陆科创板企业最多的城市。
成都为何能以此种加速度闯入“创新”视野?在对12家公司进行梳理后,一种观点指出,人是关键因素——有至少一半企业的创始人都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作为其中的一员,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在一次采访中曾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成都宜居的城市特质,能让创业者兼顾工作和家庭,安心地在创业氛围中去享受生活。
成都从来不缺人才吸引力。就在不久前,《求是》杂志对外公布了“七普”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数据,成都以1334万城区人口数量成功迈入超大城市行列。越来越多人在成都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一个个追逐自我实现、活色生香的成都“生活”实践,亦成为整座城市创新活力的发生器和动力源。
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20日开幕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壮大的“科创军团”,本质上来说是成都从宜居走向宜业的一个典型例证。而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发展史中,被认为将引领城市“第二次革命”的“宜居城市”发展模式,在诸如成都等城市的带动下,正掀起一波新的潮流。
宜居城市的下一步2014年,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创新街区的兴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其后,创新街区概念开始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成都天府软件园创业场
报告指出,美国创新的空间布局正在发生一种显著的转变。50年前坐落在类似硅谷这样远离市中心的城市郊区、通常以独立企业园区存在的创新集聚区,慢慢变得愈加物理空间集约、交通便捷、网络化连接,并更倾向于居住、办公和商业的混合使用。这种被称为创新街区的全新创新形态,成为城市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与之相伴的是一种被称为“科技回归都市”的潮流。老城区聚集创新资源的优势被再度挖掘,类似于美国纽约硅巷、英国伦敦硅环、西班牙巴塞罗那22@街区等区别于传统的城市新街景,开始对城市老城区进行改造。
但改造并不只发生在微观层面,一轮对城市发展理念的重构同期拉开。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指出,创新街区的出现说明,城市成功的关键不再仅仅是企业加盟,吸引并留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减免税收或修建大型文体设施、商业综合体等老一套政策难以持久有效,相反,适宜步行的街道、方便休憩交流的咖啡厅、公园、艺术场馆更能根本上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这恰让讨论已久的“宜居城市”理念出现新的进展。
事实上,自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一个世纪前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后,承载人类第二次重构城市理想使命的“宜居城市”探索就徐徐铺开。在如何构建一个更好城市的终极命题下,人被赋予了极高的关注,也成为宜居城市最核心的衡量指标。
那些在经济领域并非顶尖的城市站上台前。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瑞士经济重镇苏黎世被树立为新的宜居城市“标杆”,宜人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市政设施等一系列与人相关的因素受到重视;而在国内,成都、重庆等内陆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开始被分析、被研究,以寻找一种中国式的宜居城市发展范本。
成都大学路
但答案似乎还不够完美。在人们“用脚投票”做出选择后,能否让人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
越来越多的研究注意到,在新的经济发展逻辑下,宜居城市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根据《城市的胜利》一书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研究,与前一轮制造业城市发展路径不同,宜居城市正朝着知识型城市的方向迈进。Monocle杂志创始人泰勒·布鲁尔更提出一种“全球游民”背景下的城市格局,宜居城市更能成为创意人群的“大本营”。
而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宜居城市的需求更不降反增。格莱泽发现,在经历诸如居家办公等离心生活方式之后,信息流动水平反而更加决定了城市的价值。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一波就业机会,将在提供更高接近性、更适宜于人们“密集”生活的城市中涌现。
成都天府大道夜景
重构社区,赋能街巷在新一轮城市洗牌中,宜居城市如何突出重围?
美国著名城市研究者简·雅各布斯曾对比英国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两座城市的发展模式。她发现,曾经重要的纺织业中心,堪称“工业革命极致”的曼彻斯特,却在一个世纪后陷入经济停滞,“成了一个严重落伍过时的城市”;但相比之下“平平无奇”,“没有明显特长”的伯明翰,则成为如今全英国仅剩两个仍保持经济活力和繁荣的城市之一。
在效率至上的曼彻斯特面前,伯明翰身上多了些许宜居城市的影子。如雅各布斯引用一名伦敦记者在19世纪的观察:“这里有许多家庭式的小生意,不但足以谋生,还经常为他们带来财富。”这些“小生意”常常会失败,但很少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结合。
“低效”的另一面是灵活和多样性——在曼彻斯特因一业独大而陷于浮沉时,伯明翰“大杂烩”式的经济表现出了更强的持久性。根据雅各布斯描述,通过“小生意”的发展,伯明翰的主要产业从马鞍和马车套具,衍生出各式五金和工具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再度不断演变成鞋扣、纽扣产业、有色玻璃业、金属玩具、钢笔笔尖工业……
工业逻辑裹挟下,伯明翰式的探索弥足珍贵。它给处于转型期的宜居城市带来启示:多样性才是城市创新火种的来源。关键在于,其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多样化的优势,并推动创新发生。
一种思路是,从社区和街道的微观单元入手,重构城市的发展视角。
成都东安南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雅各布斯曾将“小型街区的必要”纳入城市多样性四原则中。在她看来,比起让人们相互隔离的长街,短小的街道便于人们穿行和拐弯,抖客网,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产生更多经济资源,为商业和各类生产者带来更多利益。
原标题:【 成都正在引领一种什么潮流? 】 内容摘要:成都夜景 本组图片均据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0月20日,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下称“创交会”)如期而至。自2015年起,这已是成都连续第七年举办创交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不断在这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3061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