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左腿截肢的张富清依靠支撑架在家里活动(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张富清在家里看书学习(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张富清和老伴在家里吃晚饭(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

  2018年12月3日,来凤县城。

  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彼时,县里正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张健全带来的东西,是父亲张富清一生珍藏的宝贝。

  “那是下午5点20分,我正准备下班。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对那天的情景,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记忆犹新。

  在聂海波注视下,张健全郑重地一一取出包裹里的物品——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着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张富清当年的报功书(3月30日翻拍)。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聂海波深感震撼:“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在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等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这位陕西汉中小伙子历尽了九死一生。

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张富清年轻时的照片(3月30日翻拍)。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三)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

  几经辗转,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

  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武汉动身,一路向西,再向西。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张富清来了。

  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自从到了来凤,过去的一切,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四)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

  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右身腋下,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1954年,张富清回了趟家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共青团员、妇女主任孙玉兰,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不久后,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

  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

  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几个子女,抖客网,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如今,最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张健全用了一个词:“平凡”。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乐观、朴实、真诚……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

  (五)

  张富清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来凤迅速传开了。

  不少人感到震惊。“只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有人感到惋惜。“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更多的人深受教育和感动。

原标题:【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张富清同志先进事�?hnodename=备用模板03
内容摘要: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5450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4A景区建别墅东寰大山地被指存地基下沉隐患
下一篇:大兴安岭林业集团违规建三亚接待处 尚未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