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新华社记者 梁军 吴晶 屈婷 马莎

八月的秋,骄阳似火。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大山里,一簇簇沙棘树挂起了果,在起伏的黄土梁上恣意地绽放着红。

可是邱军,当初撒下种子的那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了。

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邱军(中)在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燕刚家中看望其母亲与妹妹(2018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发(华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舍:把最深的牵挂安放在高天厚土间

“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号;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我很好,尽量少麻烦大家。”

字迹散乱,却写得密密麻麻——这张字条是邱军经历50多天抢救后,留下的最后嘱托。

今年1月8日,39岁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甘肃庆阳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两年间燃尽气力,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大地。

“如果让他早点去医院就好了,可是没时间啊!”一直跟在邱军身边工作的华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至今依然不能释怀,降压药还静静躺在邱县长办公室的抽屉里。

病发十几天前,略显疲态的邱军曾告诉魏建飞,先放一放手头的工作。“可他嘴上说缓一缓,第二天又跑去榆林一家企业对接消费扶贫,他想赶着年底,多帮乡亲们吆喝一下……”

县里的干部们都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任务在即,邱县长心里装的事太多了——

土特产要卖出去,金丝皇菊烘干车间要加快建设,石油伴生气项目科研规划要推进,还有全镇肉牛养殖分红还没发到群众手里……

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邱军(左)在乔川乡村民家中宣讲扶贫政策(2019年1月25日摄)。新华社发

2020年11月17日,天气阴冷。11时,正在办公室撰写材料的邱军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直冒冷汗。

一杯红糖水,不管用,再喝葡萄糖,还是难受,魏建飞强拉他去了县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邱军被连夜送往西安西京医院抢救,从此再没能回来。

在县医院输液时,他叮嘱提前做好启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临时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的准备;转到西安西京医院做完手术,刚能开口说话,他就追问帮扶工作的自评报告有没有呈交;脑出血之前,他还艰难地喘着粗气,嘱咐魏建飞把工作用的笔记本从县里捎过来……

有多少深藏于心的牵挂,就有多少事无巨细的操心。

虽然不是生于斯长于斯,但是这个出身农家的挂职干部,对这片位于六盘山特困片区的土地,实在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2018年12月,响应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工作的号召,已是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中层干部的邱军主动请缨,从1200公里外的安徽合肥,来到这个黄土高原的偏远山区。

华池县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但是山大沟深的地理特点、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始终困扰着老区人民,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上任第一个月,邱军就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200多个贫困户,一家一家问,一户一户记。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一天下来,三餐并作两顿,一双黑皮鞋沾满了土,成了“灰”皮鞋。

整整一个冬天,刀子般的风皴裂了他的嘴唇,啃上几口硬馍,起皮的口子又迸出了血丝。可他依然乐呵呵地,开着车到处跑。

短短两年间,邱军几乎走遍了华池县的每一道山川梁峁。从沙棘苗产业到奶牛饲养场,从为乡村学校安装的崭新路灯到为贫困青年开设的“订单式”技能培训……在老乡的炕头上,他理清了帮扶的思路,找到了扶贫的药方。

因地制宜发展的奶牛、肉牛养殖业,让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沙棘、金丝皇菊种植项目带动户均增收15000元;白瓜子、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已带着“华池”品牌飞出大山。

干部群众抖擞精神,华池县脱胎换骨,2020年2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邱军的办公桌正对面挂着一张小白板,他习惯把近期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列在上面,提醒自己。

随时在更新,随时在改变。这块小白板上记录的,不仅有精准扶贫政策的部署推进,还有邱军自己学方言给外地客商当翻译、背台词给县里带货当“主播”的工作创新。

“他的心里呀,全是扶贫。”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同事们曾经这样评价邱军。自从来到华池,他发了65条朋友圈动态,有64条是关于扶贫工作,只有一条与工作无关——

2020年6月,他的儿子出生,“感恩眷顾,好字凑齐……惟愿平安快乐,加油少年,奔跑吧,后浪!”

再有40多天,挂职就要结束,这个孩子就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

可是,他再也不能给妻儿做顿可口的饭菜,再也不能给远方的老母亲尽点孝心……

这位赤子,已把最深的牵挂安放在高天厚土间。

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邱军(左二)在城壕镇太阳幼儿园了解办学情况(2019年5月9日摄)。新华社发

奋斗:把“山鹰的翅膀”带给大山中的人

“如果养5头奶牛,你只掏一万元,剩余由帮扶单位补贴,不仅配套铡草机、牛棚,等牛出栏后有企业保底价回收,遇到风险还能享受保险……”走进华池县城壕镇新建的养殖场,养牛户几乎个个都能给记者说一遍养牛经,而这曾让邱军费尽思量。

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华池县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有优质的水源和空气,但是传统固化的散养模式,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养一头牛一年最多收入2000多元。

“肉牛咱还能养活,奶牛咋能伺候好哩?”邱军的提议,让庄稼汉们愣了神。

从分户散养转向规模化养殖,谈何容易?没有钱,邱军去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没知识,他组织开展培训;没销路,他引进龙头企业与群众合办养殖场。

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窑口院外,只要群众对奶牛养殖有关切,邱军都会一字一句讲解政策、算对比账。

为进一步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他又对接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鼓励企业与农户抱团发展。

2019年底,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邱军又推出托管代养,不仅让群众变“股民”享受分红,还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60万元以上。

邱县长说的“发牛财”,真的实现了!单一产业“有吃头没盼头”的旧生活,一去不复返!

然而,邱军仍在苦苦思考:这一座座横亘在家门口的荒山,如何变成绿水青山,再化作金山银山?

一次调研,邱军偶然发现了在沟渠壑缝里零星生长的沙棘。

这是一种干旱地区常见的植物,具有不错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圆实的野生果子,收进农民的箩筐,经过县城的加工厂,就能变成味美甘甜的沙棘饮料。但是,野生果实稀疏、个头小,喂不饱全县的沙棘产业。

邱军又找到当地出产的沙棘籽油,跑去外地的专业机构鉴定,得出“生物活性成分多,开发前景良好”的结论。

时不我待,说干就干!2019年,他积极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启动沙棘扦插苗培育试点。

“邱县长不知道来调研了多少次,他说沙棘苗就是我们山里人的金凤凰。”城壕镇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

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这是在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燕刚家中拍摄的妹妹燕丽与母亲(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莎 摄

原标题:【把生命的光热化作希望的种子——追记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
内容摘要:新华社记者 梁军 吴晶 屈婷 马莎 八月的秋,骄阳似火。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大山里,一簇簇沙棘树挂起了果,在起伏的黄土梁上恣意地绽放着红。 可是邱军,当初撒下种子的那个人,却再也看不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673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安徽公安推出22项便民利企措施
下一篇:成体系措施致力解决“缺芯”“少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