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嘎麗婭生前留下的僅有的照片,左為她的哥哥張國列(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新華網哈爾濱5月4日電(記者王子辰)“為什麼�太陽有光沒有顏色�為什麼�晴空有雲沒有歡樂�南北東西的街道啊�為何不是一條條河�丁香雨�放聲地哭�自由地落……”
這是嘎麗婭16歲時創作的一支名為《丁香雨》的歌。杜別耶娃·嘎麗娜·瓦西裡耶夫娜,愛稱嘎麗婭,生於中俄邊陲小城綏芬河市一個中俄聯姻的平民家庭。她的父親張煥新祖籍山東,在綏芬河與她的母親菲涅一見鐘情。
1928年,嘎麗婭出生。在她唯一存世的一張黑白照片上,她站在大哥張國列身旁,長裙及膝,神色柔美。
戴著自己親手為她系上的紅頭巾,沉著鎮定地步步遠去……這是母親菲涅腦海中女兒最后的背影。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158萬蘇聯紅軍向盤踞在東北偽滿洲國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綏芬河很快被蘇聯紅軍佔領。8月10日,蘇軍對天長山發起三次強攻未果。蘇軍原計劃用重炮轟擊,但出於人道主義考慮,選擇了勸降。
此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找到一名通曉俄日雙語的翻譯深入敵營,傳達蘇軍的和平誠意。時年17歲,曾接受過日文教育的嘎麗婭臨危受命。
多年后,綏芬河東北亞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陳雲來費盡周折,在俄境內一個小村庄找到了蘇聯紅軍中尉菲多爾琴科的妻子,當年,正是她帶著嘎麗婭上山勸降。從她的點滴回憶中,清晰勾勒出嘎麗婭一生中最后時刻。
當時,15名士兵與嘎麗婭一路舉著白旗,向天長山日軍陣地進發。“我們是來談判的!不要開槍!”嘎麗婭手中握著一張紙,寫著蘇軍提出的勸降條件——隻要日軍放下武器撤出陣地,軍官、士兵、家眷都能得到公正人道的對待。
短暫的對峙后,日方突然提出要求,隻允許嘎麗婭一人前往談判。
敵營內,一名花季少女隻身周旋﹔營外,人們焦灼期待。
一小時,抖客网,兩小時,三小時……軍營內突然傳出激烈的爭吵,隨即便是一聲槍響。日軍沖出軍營,向蘇軍發起了瘋狂掃射。無奈之下,蘇軍的炮火淹沒了天長山。
嘎麗婭自此不知所蹤。她的家人、朋友、鄰居,找遍了天長山的一草一木。最終,菲涅在天長山一棵不起眼的樹上,發現女兒的紅頭巾瑟縮在清冷的秋風裡。
嘎麗婭犧牲96小時后的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
在綏芬河市和平公園內一座紀念碑旁,時常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時而撿起紀念碑旁的垃圾,時而查看碑石的邊邊角角有無損壞。他叫孫伯言,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
“當地居民張煥新的中俄混血姑娘3次到北山勸降日軍,英勇犧牲。”20世紀60年代一份公安檔案裡的寥寥二十幾字,穿越數十年,吸引了孫伯言的目光。
為了讓嘎麗婭的事跡被更多人了解,他作出了一個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決定:要為這位姑娘豎一座紀念碑。“這個中俄混血,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姑娘,不就是中俄友誼的見証嗎?”他說。
幾經波折,孫伯言與俄羅斯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取得了聯系,院長不僅同意由學院設計紀念碑,還幫助孫伯言牽線克裡姆林宮。
2007年5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致信綏芬河市民,為紀念碑寫下了這樣一段題詞:“我們的友誼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2009年10月8日,名為“友誼和平天使”的紀念碑落成。這是中國境內唯一由俄羅斯總統題詞的紀念碑,也是象征中俄兩國友誼、祈望世界和平的不朽杰作。
嘎麗婭站在象征要塞的花崗岩基座上,揮舞著頭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們招手告別。這場景讓人想起她走向敵營的堅毅,更讓人想到那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裡,全世界人民以鮮血澆注而成的和平之花。
原标题:【“和平天使”嘎麗婭:青春定格在17歲】 内容摘要:原標題:“和平天使”嘎麗婭:青春定格在17歲 這是嘎麗婭生前留下的僅有的照片,左為她的哥哥張國列(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新華網哈爾濱5月4日電(記者王子辰)“為什麼�太陽有光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6984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