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A股和港股的估值已经到了10年最低区间,沪指本周再次下跌到3000点一线,市场各种负面信息都充分反映在了股价中。但随着三季报的披露,投资人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已经处于边际改善状态,比如医药、白酒和资源股。从估值、成交量、风险溢价比等多个特征看,市场已经处在底部区域,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大额回购和大股东增持的行列,新一轮行情或已悄然上路。
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融通基金副总经理邹曦指出,二三季度,A股市场或正在形成未来2-3年的长期重要底部。预计当市场再次启动之后,成长股将难有5-7月份的系统性反弹表现,价值股将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抖客网,但是成长方向依然会有结构性机会。市场将继续沿着“国内稳增长+海外防通胀”的方向演绎,其中将涌现出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朱建明也强调,从历史表现来看,在宏观环境偏弱、行业景气度下行或上市公司盈利波动较大的阶段,各个行业龙头股表现出较好的抵御宏观周期和产业波动的能力,茅指数显著跑赢,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价值股表现出显著的抗跌性。
估值、情绪、政策、业绩诸底叠加
A股年内二次进入底部区间
有多个特征显示,目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如波动率明显下降、权益市场风险溢价处于高位(越高性价比越好)、估值处于低位。
以沪指为例,本周一沪指再次下跌到2934点,距离今年4月27日沪指年内低点盘中2863.65点不到100点。再对比本周一收盘和4月27日点位看,沪指估值距离年内低点不到1.5%。目前沪指滚动市盈率仅为11.25倍,市净率仅为1.23倍。若再对比其他主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都已经跌破4月27日的位置。若从10月10日指数点位来看,当前仅有中证500尚有一段安全距离可言。若从估值的角度对比经历过熔断的2016年19.82倍的估值,A股16.3倍估值已显著低于这一数值。
当然,要更为确认底部,还需要包括情绪底、政策底、盈利底等多重因素叠加验证。
其中,情绪底或比估值底更早到来,这直观反映在成交量上。被认为市场活跃标志的“万亿成交量”已连续多个交易日未见了。9月21个交易日的单日成交额都低于1万亿元,其中19个交易日低于8000亿元,最后的10个交易日更是低于7000亿元,9月30日时的两市更直接创出了5608.41亿元的年内地量。
对比最近几个完整年份,2020年的年内地量纪录是5月25日的4906亿元,2021年的地量纪录是4月14日的6540亿元。从之后走势看,市场基本都走出一波反弹行情。“国庆前成交量萎靡有多重客观因素,目前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化解,万众瞩目的大会即将召开,各路机构年底都要交成绩单。与往年行情好时,四季度减少交易保住胜利果实不同,今年或是需要利用四季度调仓来减少年度回撤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坦言。可喜迹象是,本周三沪指收复3000点,两市成交突破8000亿元,做多的热情初步涌现。
再看政策。三季度国内外相关政策不断,尤其是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回抽也重伤A股。
但利空出尽是利好,仅就国内而言,当二季度经济下滑后相关政策鱼贯而出,5月、8月国常会都持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维度提供了政策工具支持,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另外,人民银行9月28日通告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支持制造业投资,预计在政策支持下,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将延续扮演经济稳增长“推手”的角色。而近期医药股的触底反弹,也传闻与部分可能出台的政策利好有关。
邹曦强调:“7-8月经济运行的状态,已证明在严重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获得强劲修复的市场预期并不可靠,因此政策组合重新回到探寻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机制,并以基建投资进行逆周期调节的格局。”
在众多政策利好带动下,9月PMI指数重归荣枯线上方至50.1,8月发电量同比增速反弹至9.9%,8月社会消费同比增速反弹至5.4%,8月投资增速下行趋势初步抑制,为5.8%,宏观经济转暖迹象逐步显现。
不过,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在最新路演中指出,整个市场信心不足,A股还处在长期的底部区域,目前需要熬和等。等是意味着等中国基本面的改善,政策底或许还需要实质性地夯实。
再看下业绩。整体来看由于二季度前期经济明显下滑,三季度经济开始逐步回稳。具体到上市公司,本周已披露三季报的多数公司实现了盈利高增。据编辑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更有超过170家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预喜率超过了八成,其中大约60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增幅翻番。
而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泉果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赵诣指出,在“稳”字当头、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目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比较低。只是叠加美国流动性收紧,整体国内经济、政策预期不明朗的阶段,市场仍可能有波动出现。
新股破发老股破净 新基发行不畅
风险溢价极具吸引力
二次上车机会来临
用当前指数的估值与历史几次底部做对比。截至本周四,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PE分别为9.1倍和11.1倍,市净率分别为1.2倍和1.33倍。从A股历史重要底部区域来看,在2008年沪指1664点、2013年沪指1849点和2018年沪指2440点附近,上证5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2.72倍、7.76倍和8.33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2.58倍、8.54倍和10.33倍;上证50指数市净率分别为2.02倍、0.63倍和0.95倍,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分别为1.96倍、0.67倍和1.09倍。可见,当前蓝筹股估值水平已经接近A股历史底部的低估值状态,继续低位看空的策略或不可取。
朱建明分析:“对比2008年底与2016年熔断数据,可以观察到市场底部特征往往有三:第一,市场底部通常经历了一轮非理性杀估值阶段,如2008年10月末全A估值13.5倍左右,较2007年高点下跌76%,2016年初全A估值跌至18倍左右,较牛市高点下跌43%,创业板指估值几乎腰斩(创业板指估值一直消化到2018年末才见底),截至目前本轮下行较2021年高点下跌了35%,全A估值水平16倍左右,接近2016年熔断底;第二,情绪低迷,成交量快速下滑,7月初赛道股开始调整后,两市成交量明显下跌。以周度平均换手率看,9月最后一周日均换手率下降到0.54%;第三,前期强势板块大幅调整,比如2008年的银行与周期股,一年时间平均跌幅超过70%,2015-2016年的TMT半年时间调整超过40%,本轮牛市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人气赛道调整猛烈,过去两个月新能源指数跌幅超过20%,如果从去年四季度高点算起,过去一年部分龙头公司跌幅在30%-70%,市场对于相关利好越来越钝化,悲观情绪浓厚。”
看当前市场的风险溢价比,A股当前最新值为3.4,而4月29日行情启动第一天的这一数值为3.38。若再往前对比2018年底时的数值,也大约在3.5~4.0这一区间,这从某种程度意味着市场吸引力急速上升。对此,上海某券商资管首席策略师指出,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中,未来有望逐步从信用扩张前期走向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盈利增速筑底回升,在四季度这个过渡期内,资产价格可能提前反应,当前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原标题:【步入贪婪时刻!3000点一线,加仓大消费、医药和互联网正当时】 内容摘要:当下A股和港股的估值已经到了10年最低区间,沪指本周再次下跌到3000点一线,市场各种负面信息都充分反映在了股价中。但随着三季报的披露,投资人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已经处于边际改善状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5847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