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被检出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市场监管局整治涉老特殊食品诈骗乱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是购买保健品的主要人群。数据显示,我们国家保健品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消费维权主题侦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消费商品和服务当中,消费者对保健品类产品的不满意率达到分之28.6%。


广西梧州就有消费者投诉,吃了一种保健食品之后,身体出现了各种难受。


前不久,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投诉,反映一家名叫“阳光优”的网店,销售九味肾草的保健食品,食用后出现了脸红、反胃等不适症状。梧州市市场监管局随即通过网络后台锁定了出货的实体店铺名称和位置,管辖区域市场监管局根据初步线索迅速展开了突击检查。



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和食盐安全监管科科长 梁科兴:我们到她的店门口一亮证,当事人马上跟我们说,我不做生意了,马上要关门了。我们发现她的营业执照上面只经营一个品种,就是性用品,但是我们发现它店里面有一个柜子,一打开,曝光的相应的产品,还有一些销售的记录本,相应产品的外包装都放在柜子里面。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这家店铺不仅销售消费者投诉的九味肾草胶囊产品,还有男不倒、透骨灵、玉皇丸等其他六种疑似非法产品。这些涉案产品均是打着保健品的旗号,盗用正规厂家名称、地址和批文,改头换面后吹嘘成了具有药效的功能,为进一步明确这些产品的具体成分,这些涉案产品被送去当地检验机构进行专业鉴定。



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和食盐安全监管科执法人员 梁慧敏:本案涉案产品非法添加西药量大而多。其中有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二甲双胍为治疗高血糖,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钠及氧氟沙星均为激素、消炎、抗生素等药物。假冒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药量从几百毫克到几万毫克不等。质量和剂量都不能得到控制,过量使用西地那非等药物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就是这些与人体有极大安全隐患的所谓保健品,不仅在实体店销售火爆,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也涉及全国多地。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这家店铺销售手段其实就是简单的套近乎、送礼物等,却一次又一次让老年人上当受骗,抖客网,尤其是老年男性更是这家店铺欺骗的重点对象。


执法认定。当事人销售的七个涉案产品经检验均非法添加化学药品及其衍生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涉嫌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将本案移交公安部门。



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汉荣:下一步,梧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将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强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各项措施,深化巩固整治成果,切实铲除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去年四月开始,全国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2022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中非法添加案件6038件,罚没款754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689件。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稽查四处处长 韩冰:2022年初,我们根据历年案件查办数据分析,发现有很多面向老年人群体定向营销宣称有壮阳功能的食品案件,此类食品主要非法添加有治疗作用的那非类药物,因为那非类药物研发的时候是心脏病治疗的处方药,所以不按处方使用会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猝死。如果随意服用此类食品,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为此,执法稽查局将宣称有壮阳功能的非法食品列入2022年铁拳行动重点,组织各地集中查办此类案件。


从案件查办情况总结出,这类案件特点鲜明,坑害老年人的故意性明显。在公园、健身中心等老年人经常活动地点,专门面向老年人销售。部分案件向老年人虚假宣称售卖的产品含有鹿鞭、人参等名贵药材,具有固本壮腰健肾、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效,其实只有淀粉和西地那非,销售方式花样翻新;有的违法分子采用独家代理方式销售违法产品,通过控制货源方式垄断区域内市场,故意抬高价格;还有的案件甚至具有传销的特点,违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面向老年人层层销售,违法手段隐蔽,违法分子多是团伙作案,购买原材料、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由不同人完成,且生产窝点、库房设置于城乡结合部或民房内,较为隐蔽。


添加新型非法添加物,违法分子为躲避监管和打击,将已知的非法添加物改头换面,形成在化合物界定上“全新”非法添加物,添加于食品中。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稽查四处处长 韩冰:针对添加新型化合物的违法行为,我们之前的做法是发现一种新型化合物,组织专家做一次有毒有害认定,这种做法比较被动。2022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邀请权威专家专门将那非、拉非类物质及其系列衍生物,统一认定为有毒有害食品,并且出台指导意见,主动出击,让执法者跑在犯罪分子前面。直到意见出台后,各地办理宣称壮阳类食品案件的力度明显加大,食品中非法添加那非类物质的案件大幅减少。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严格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把针对老年人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压、降脂类药物的违法行为作为打击重点,重拳出击,用最严厉的处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执法人员介绍,为了实现牟利目的,在针对老年人营销的过程中违法数量较多的同时,也呈现出违法方式多样化的特点,这不仅给执法提出了更多挑战,也给老年消费者识别防范消费陷阱带来了一定难度。



前不久,江西省抚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投诉,城区内一家艾灸馆每天都在招揽大量老年人前来听课,以免费艾灸为名,又是不明真相的老年人,购买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保健品。


执法人员立即展开暗访侦查,通过分析初步认定这家艾灸馆利用老年人普遍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讲课等方式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并在销售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商品过程中做含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不真实宣传,误导老年人购买其销售的商品。


保健食品被检出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市场监管局整治涉老特殊食品诈骗乱象


原标题:【保健食品被检出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市场监管局整治涉老特殊食品诈骗乱象
内容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是购买保健品的主要人群。数据显示,我们国家保健品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20371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哆米易购:多层级代理模式遭质疑?消费增值回报高,七天8%收益,月收益35%如何解读
下一篇:quot;边学副业边找工作quot;quot;零基础学月入过万quot;?当心quot;副业培训陷阱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