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杨波 方丽
尚正基金副总经理张志梅是极少数拥有22年投研经验的女性基金经理。1999年,毕业于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张志梅来到南方证券研究所工作,2000年,她加盟南方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社保组合投资经理、企业年金和专户投资经理,管理过多种类型专户,包括社保401/101组合、保本专户组合、灵活配置专户组合及20多家大型企业年金,是第一批基金专户的投资经理,也是南方基金首个专户理财账户的投资经理。2015年,张志梅辞去南方基金的工作,任职宝盈基金公司,先后管理各种类型专户组合、中国人寿(601628)中证500组合及宝盈泛沿海基金、宝盈新兴产业基金。面对变幻不定的市场,张志梅修炼出了理性、淡定的心态,也获得了较好的长期业绩。
除了管理产品,张志梅先后担任宝盈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她带领公司投研团队重塑投资理念,推动价值投资方法论和深度基本面研究,对权益团队进行风格化管理,拉长考核周期,鼓励集中投资和鲜明的投资风格。在她的带领下,宝盈权益投资团队2019年获东方财富(300059)风云榜最佳权益投资团队。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张志梅,她坦率认真地讲述了自己的投资历程和投资心得,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手大都喜欢切换
想抓住每一波趋势性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的早期经历,什么时候开始做投资?
张志梅:1999年-2005年,我先后在南方证券、南方基金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金融行业。我有意识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看过大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另外,我是学金融出身,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天然比较感兴趣,南方基金早期还没有宏观研究员,我看过一段时间宏观和周期。
2005年,我升任南方积极配置、社保101组合的基金经理助理。2008年初,我开始独立管理年金账户,第一只是兴业银行的年金,后来增加到15个左右账户,总管理规模加起来约50-60亿。我2011年开始管理社保401账户,以打新股和现金管理为主,当时新股发行网下申购锁定期一年,对一年后股价的判断是关键,因此打新也有一定风险,如果做得好,可以带来比较丰厚的收益。2014年,社保401账户改成主动管理型基。
年金的发展很有意思,南方基金管理的马钢年金是公募行业第一只年金,赶上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赚了很多钱,提高了年金委托人的预期。年金客户早期还不太接受年化的概念,要求绝对收益,每年都要赚钱,当然,相对收益也是要的,排名也不能落后。年金客户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后来慢慢接受了年化收益的概念,可以接受个别年度出现亏损。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8年股市暴跌,你刚开始独立管理账户,请讲讲那一阶段你的投资。
张志梅:2008年初,我接管年金账户的时候,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拉开序幕,A股市场也开始下跌,所以,我一起步时就很谨慎,把仓位降得很低,2008年我总体业绩还不错,回撤很小。
那一年市场跌得很惨,我脑中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危中有机。我一直在积极寻找市场见底的信号,2008年6、7月,美国的恐慌指数飙涨,巴菲特开始第一次抄底。当时国内的经济数据都很好,但房子很难卖,深圳有楼盘因为房价下跌,售楼处被砸。10月,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各种房地产放松政策也陆续出台,房贷利率一度可以下调30%,2009年初购房出现零首付。虽然大家还有很多担忧,市场仍在底部震荡,我开始越来越乐观,在2008年10月就开始加仓,2009年2月,市场又回探了一下,感觉二次确认了。
当时还处于投资的初级阶段,宏观经济周期跟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高度相关,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用起来很顺,也比较得心应手,现在政策跟市场的相关性已大幅度减弱。2009年,我做了几次行业轮动,上半年重仓房地产、券商、有色等周期股,4月份换了一部分仓位到白酒,6月份开始买钢铁、煤炭等滞涨的后周期股,还买过一只航运股,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无知无畏啊。新手都特别喜欢切换,我当年对切换也有执念,想抓住每一波趋势行情。
当时,有一些年金会组织管理人的交流,我因为业绩还不错,曾作为年金管理人的优秀代表发言。
这期间我也做过很多个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公司未来三-五年的成长性,客观上,我当时还很年轻,还没有那么深的社会阅历,对公司也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其实很难把一家公司看明白。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9年7月,上证指数见顶,之后市场开始漫长的下跌。
张志梅:四万亿刺激政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通胀,2010年达到通胀高点,2011年,财政政策、货币同时紧缩,资本市场是股债双杀。
当时大家都非常关注经济政策走向,都在讨论剔除原油或食品的通胀,我是学经济出身,老想在这方面琢磨得透一点,总觉得货币政策和股票涨跌高度相关。按经济学教科书的标准定议,物价的持续上涨叫通胀,我们念书时就以为懂了,但现实生活中要复杂得多。随着对经济参与不断加深,我发现用一个两个公式类的东西来定义经济现象,是不完整、不准确的。我正在纠结茫然的时候,看到周其仁先生的一篇文章,周老是我非常敬佩的经济学家,其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通胀是价格的全面上涨,应该涵盖所有价格,剔除任何成分都不客观,都是被主观意愿牵着走。而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以及股票市场的关系,远不是几个公式和回归分析可以解释和涵盖的。
波折是投资的必经之路
更深入的思考往往是从痛苦开始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这一时期的投资。
张志梅:我前面几年主要是自上而下做行业轮动,当时这种方法还比较有效,我做得也比较顺。职业投资者有顺的时候,也会有不顺的时候,顺的时候,会以为自己找到方法了,但长期不见得是对的,就像看书,初看觉得懂了,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懂。更深入的思考,往往是从不顺开始。
中国基金报记者:什么时候开始不顺?
张志梅:2012年,我发现有些公司的估值再也起不来了,比如家电、房地产、银行等,都长期处在较低的估值水平,这是我过去投资中不曾经历过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转折。这促使我去思考,投资到底是什么?
我们习惯于把价值投资挂在嘴边,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我觉得要到一定年纪才真懂。刚开始做投资,我更多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后来发现很多东西已开始改变,比如宏观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2008年之前,货币政策一踩刹车,市场就下跌,放松一点,马上就涨起来了,现在是使劲顶,才会起来一点点。2012-2014年,已经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我过去自上而下的方法开始不灵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时期,你怎么做投资?
张志梅:我在努力跟上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这期间我投资过苹果产业链,也投资过一些商业模式较好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以及一些医药股。我开始努力研究公司,但当时对公司还没有很深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对行业成长性和公司业绩增长的判断上,但是总觉得投资应该有更本质的东西。我反复琢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虽然有段时间业绩还不错,但业绩只是结果,业绩应该从哪里来?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应该赚什么样的钱?还没有真正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原标题:【22年投研经验炼就理性淡定心态!尚正基金张志梅:投资是一件简单的事,做投资就是买公司】 内容摘要:中国基金报 杨波 方丽 尚正基金副总经理张志梅是极少数拥有22年投研经验的女性基金经理。1999年,毕业于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张志梅来到南方证券研究所工作,2000年,她加盟南方基金,先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2278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