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1、消费类企业就比较适合用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去分析竞争优势时,财务指标应该重点关注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杜邦分析;
2、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渠道也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向线上综合/垂直电商、社交电商扩展,渠道变得更多元化,在分析时也要更加多维;
3、从大行业的角度来说白酒和啤酒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是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高端啤酒还处于成长阶段,乳制品、调味品、速冻食品等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后期;
4、白酒行业现有品牌里向头部名优品牌酒企集中,行业鲜少有新的进入者,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5、蚝油和料酒大致处于成长的中期阶段,未来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火锅底料、川式调味料、榨菜、各种腌酱菜等复合调味料,整体来看处于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但由于行业门槛较低,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
6、非常看好游戏行业,元宇宙很像我们之前说的“增强现实”,但元宇宙短期还很难带来明显的收益;
7、大众对白酒可能会有几个误区,白酒并非是一个完全“躺赢”的行业,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发现其魅力的行业。行业龙头的地位在历史上也是几经易主,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内在驱动逻辑的变化。
最后,王芳玲也对行业内的一些公司进行了点评。以下为分享的内容纪要:
1、食品饮料行业的大致分析框架是怎样的?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财务指标?
当我分析一家公司时,首先看它所在的行业,行业现在的规模有多大,未来的潜在发展空间(会参考海外的情况),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有哪些企业,是很集中,还是很分散,头部公司有多大,这其实是取决于行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以及行业的发展时间和阶段。
然后再去分析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是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二是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和议价能力,三是与可替代产品的比较以及潜在进入者的可能。在分析竞争优势时,消费类企业就比较适合用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去分析和对比。
我们所看到的,企业形成的竞争优势,是与企业长期的文化理念、与其历任管理层的辛苦耕耘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对于消费品企业,它不像科技制造类企业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可以去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消费品企业更看重“人治”,所以也会发现很多企业的拐点往往是从更换了股东或者是管理层开始的,所以对管理层能力和意愿的分析对消费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看似是很定性的分析,但每一个点都需要有数据去验证支持,不局限于上市公司三张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还有上下游产业链、竞争对手的草根调研数据分析等。
一个比较重要的、大家普遍去看的、也可以直接获得的是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杜邦分析。不同行业或者类型的公司,它的盈利驱动因素不同。比如品牌消费品公司和高技术企业,它的销售净利率有较大概率会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它强定价或者说强溢价定价能力的体现,也是该行业部分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较高回报的核心驱动因素。有些行业,如大众食品、消费家居或者一些白电企业,他们的净利率没有很突出,但是资产周转率特别快,也就是企业的运营效率高,这是与公司本身的竞争优势、管理团队的运营能力息息相关的。还有一类行业是靠杠杆经营来获取更高的回报,但这个时候就要看它的负债端是否稳定,能不能拿到长期低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的资金。对于高杠杆经营的企业,它的容错率是比较低的。
另一个我自己会看的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这个指标需要对报表进行一些调整再计算,是考察企业每单位资本开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这个资本开支不限于购买土地、建设厂房,还包括收并购等行为。如果一家企业它的投入产出效率高,其实是变相地告诉我们,它的定价能力或者说竞争优势是很强的,而且资产相对轻,它的自由现金流也会很好,盈利更扎实。
其他指标,如毛利率、费用率、现金循环周期、人均效率,以及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指标结合去验证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等等,我们都会去做详细的分析。
2、应该如何看待渠道及营销模式,新渠道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渠道:我们说产品是基石,渠道就是让消费品触达全国十几亿甚至是全世界用户的通道。在渠道分析时,渠道的模式(经销/直销)、渠道的深度(层级,一批/二批/终端)、渠道的广度(传统+新兴)、渠道的密度(铺市率)、渠道的利润、企业对渠道的掌控能力等都是需要做分析和对比的。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渠道也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向线上综合/垂直电商、社交电商扩展,渠道变得更多元化,在分析时也要更加多维。
营销:营销是一个品牌露出、品牌宣传、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的过程。让品牌和细分品类划上等号,让消费者想买一类商品时第一时间想到某个品牌,这是非常成功的营销成果。以前主要是通过线下实体广告或电视广告,但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广告投放方式也从传统的电视广告向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到现在的社交分享、MCN网红营销的方式不断转变。企业的营销方式,其实更要适配其产品的情况,比如白酒这种传统的消费品,大范围做广告的时段已经过去,现在的营销更偏重于意见领袖、消费者的培育,常以品鉴会等活动的形式展开;对于像清洁电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这种比较新兴的商品,它的目标客群更年轻化、时尚化,所以营销活动更多是在线上展开,代言人的选择、商品的预售预热,社交媒体话题引爆传播,网红直播带货等是更为适合的方式。
对于比较成熟的消费品行业和公司,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线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渠道网络,形成了稳固的竞争优势,新渠道新品牌的发展,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有分流,但他们本身也积极地拥抱新渠道为自己带来增量,而且对于比较传统的、高频消费的产品,其交易的核心场所还是在线下渠道。比如食品饮料行业,虽然我们现在会去网购很多食品,但还有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以上的交易是在线下完成的,因为很多吃、喝的需求是即时的,而且逛超市、便利店、菜场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对于新兴消费品行业和公司,渠道多元化使得他们从0到1、从无到有变得更容易,这也是很多网红品牌可以快速冲入我们的视野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原因,但需求和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得竞争变得更激烈,使得他们从1到N、做得更大变得很难。
渠道是商品触达消费者的途径和方式,不影响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始终还是向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选择匹配的适合的渠道去做这件事情。
3、不同细分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何?
白酒、啤酒,从大行业的角度来说进入了成熟期,但是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高端啤酒还处于成长阶段,其中一些有潜力的子品牌处于快速成长期。乳制品、调味品、速冻食品等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后期,整体的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其中乳制品里的奶酪、调味品里的复合调味品、速冻食品里的冷冻烘焙食品、速冻火锅料制品还处于成长的早中期阶段。要具体行业、细分领域、单品牌/单产品去分析。
4、白酒行业现状及未来的格局是怎样的?
原标题:【食品饮料行业的机会在哪里?东方基金告诉你】 内容摘要:近日, 上市公司研究院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东方基金的研究员王芳玲进行了一次内部分享,分享的主题为如何看消费行业的公司,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 1、消费类企业就比较适合用产品力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3446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