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这个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了。
·券商中国记者翻阅近日上市通告发现,近期独立董事辞职的通告陡然增多了起来,并且多数辞职的独董任期尚未到期。而今年恰好是中国独董制度诞生20周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日多位大学教授辞去了其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职务。比如11月17日辞职的辽宁成大(600739)独董谢德仁,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今年8月份刚刚成为辽宁成大独立董事,就在日前匆匆辞职。华电能源(600726)的独立董事孙健,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也在11月18日宣布辞去独立董事,其2020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32万元。开山股份(300257)的独立董事史习民,为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于今年5月成为开山股份独立董事,也于18日辞职。
独董的成批辞职或受康美案极大影响。近日,康美案一审判决出炉,康美药业作为上市公司承担24.59亿元赔偿责任,此外5名独立董事被判巨额连带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将高达1.23亿元或2.46亿元,远超其任职期间在康美所获薪酬。令市场瞩目的是,康美这5名追责独董中就有4名为大学教授。
独立董事掀起“辞职潮”
过去一周,光是通告董事/独立董事辞职就忙坏了不少A股上市公司。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自11月8日以来两周的时间内,光是通告公司董事、独立董事辞职的上市公司就有数十家。其中约30家公司通告独立董事辞职,并且多为任期未满就匆匆宣布辞职,导致诸多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人数低于法定最低比例要求。
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21年独董辞职人数目前已刷新近年来的新高,超过700人。2018年至2020年,每年独董辞职人数分别为503人、497人、679人。按月来看,今年5月、6月曾出现一阵独董辞职高峰,当月分别有136名、84名独董辞职。
有从事上市公司合规、信息披露咨询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期独立董事“辞职潮”或受到康美案影响。“毕竟一般独董的津贴其实一年可能也就10来万,但是像康美那样的造假其实作为独董很难发现的。尤其此次康美是特别代表人诉讼,独董在其中承担的责任也比较大。对独董来说,他们承担的风险有点高,因此导致近期辞职增多。”
康美案5名独董被追责,4名为大学教授
在广州中院对康美药业做出的一审判决中,上市公司需承担24.59亿元的民事赔偿,同时对包括实控人马兴田在内的21名高管以及审计机构明确了相应的责任承担比例。其中实控人马兴田等6人承担100%,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签字会计师杨文蔚承担100%,其他的董监高分别承担20%、10%、5%不等的责任。
其中就包含5名时任独立董事。其中,江镇平、李定安、张弘三人因在康美药业2016年年报、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报签字,被判承担10%的连带赔偿责任,对应金额2.46亿元;郭崇慧、张平两人只在2018年半年报中签字,被判承担5%的连带赔偿责任,对应金额1.23亿元。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粤01民初2171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位被追责的独立董事中有4名为大学教授。分别为,李定安先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弘先生(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郭崇慧先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平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不过,巨额连带责任之下,独立董事在公司任职期间获得的报酬却不高。具体来看:
李定安,2007年1月至2015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任康美药业独立董事;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担任公司监事。2018年-2020年从康美药业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14.84万元、14.84万元、16.8万元,合计46.48万元。
张弘,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任独立董事,2017年、2018年从康美药业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7.39万元、3.7万元,合计11.09万元。
张平,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2日,担任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2020年从康美药业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7万元、12.01万元、5.09万元,3年合计约24.1万元。
郭崇慧,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8年5月起任独立董事,2018年-2020年从康美药业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7万元、12.01万元、12万元,合计31.01万元。
·券商中国记者还注意到,近期诸多大学教授辞去了其在上市公司兼任的独立董事职位。
比如11月17日辞职的辽宁成大独董谢德仁,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今年8月份刚刚成为辽宁成大独立董事,就在日前匆匆辞职。华电能源的独立董事孙健,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也在11月18日宣布辞去独立董事,其2020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32万元。开山股份的独立董事史习民,为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于今年5月成为开山股份独立董事,也于18日辞职。
一直以来,高校盛产“独董”也成为“独董生态”中独特的风景。一位上市公司董事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教授们需要名利,上市公司需要专业背书,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双赢选择。”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启祥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高校老师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教育部和监管部门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担任党政领导干部、处级以上职务的教师,就不能够担任独立董事,这从任职资格层面做了一些有效限制和排除。
他提到,高校老师担任独立董事,从合理性来说,确实有一些优势和便利性,比如行业专业背景、财会知识积累,很多高校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本身也能给企业赋能。而且,由于其高级知识分子的担当,社会往往寄予更多的独立性期待。当然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很多高校教师,因为做理论研究更多,实务经验相对薄弱,如果对企业运营和规范运行理解不够,履职时就有局限。
康美案最终的落槌,或许也促使一些高校教授做出了辞去独董的决定。
原标题:【啥情况?多名大学教授连夜辞任独董!康美案余威显现,10万年薪“背上”亿级债务】 内容摘要:独董这个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了。 ·券商中国记者翻阅近日上市通告发现,近期独立董事辞职的通告陡然增多了起来,并且多数辞职的独董任期尚未到期。而今年恰好是中国独董制度诞生20周年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4946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