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汇聚3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7个议题展开研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在“‘双碳’背景下的ESG投资”部分发表演讲。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金融同业也关注并加入到推动ESG可持续投资发展的行列中,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国内较早地就开始了ESG投资与研究的布局。王鸿嫔表示,为了克服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等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开发了ESG智能投研系统ESG DataLAB。这一系统,有效地帮助他们规避了一些重大的投资风险。
此外,他们也积极投身“林业碳汇”活动,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联手股东方摩根士丹利推动ESG全球前沿投研成果的本土实践。当然,王鸿嫔也提到了,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形成ESG的小生态,但由于缺少权威的主体机构,影响了ESG投资理念的普及。ESG的本土化不仅需要参考成熟市场的主流评价标准,更需要制定更加客观合理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ESG标准。
她相信今天的关于ESG话题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始,也希望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加入,一起推动ESG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相信在各方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下,社会将会更加的美好。
以下为演讲实录:
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会议(COP26)刚刚闭幕,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聚焦全球绿色发展议题。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下,越来越多的金融同业也关注并加入到推动ESG可持续投资发展的行列中,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不例外。
践行ESG理念,我们一直在路上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国内较早地就开始了ESG投资与研究的布局。2018年,我们开始参与中国基金业协会组织的ESG研讨会,并参与起草了《绿色投资指引》、《上市公司ESG投资指引》。同年,我们开始研究建立ESG投资管理框架。
为了克服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等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开发了ESG智能投研系统ESG DataLAB。这一系统,有效地帮助我们规避了一些重大的投资风险。比如,2020年,有媒体公开报道某上市公司疑似财务造假,该公司在主要指数中占据较大权重。该传闻迅速引起了量化投资团队的关注,团队调取了内部投研系统ESG DataLAB中的个股评级数据,并与外部ESG评级数据交叉印证,发现该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得分显著下降,量化团队迅速将该个股剔除出了量化股票库,投资组合也不再有该个股持仓。后来,该公司盈利水平显著下降,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因为充分重视和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在ESG评级方面的变化,我们得以避开重大投资风险。
ESG DataLAB是如何辅助投研的?首先,ESG DataLAB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上市公司ESG三方面的传统和另类数据,结合传统统计、概率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实时舆情监控。随后,系统会进行大数据清洗、处理,得到200余个ESG结构化数据点,运用ESG投研模型选取ESG得分和评级较好的股票构建ESG股票池。同时,为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数量化的评分和分档评级(A-F),形成AI谱图描述报告,提示潜在ESG风险,智能化提供相应建议方案,并为未来进行公司调研与公司互动提供一定参考。很荣幸,这一智能投研系统ESG DataLAB获得了权威的认可,获评“《证券时报》第三届中国金融科技先锋榜之中国公募基金智能投研先锋”。
出于对ESG投资研究的自律要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2019年正式加入了UNPRI“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承诺把ESG因素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是国内加入该组织的第8家公募基金公司。在2020年7月,ESG主题产品大摩ESG量化混合基金成立,这一基金产品依托于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投研辅助平台ESG DataLAB,同时开创性地将可持续投资与量化投资策略相结合。目前,公司已将ESG投资理念纳入公司的整体投研理念中,大体上遵从六大投资原则:将ESG 理念纳入投资分析及决策制定过程;积极将ESG议题整合至所有权政策与实践;对于所投资的标的要求适当披露ESG;促进投资业界接受及执行责任投资;建立合作机制强化责任投资执行的效能;个别报告执行责任投资的活动与进度。
除了在资产管理本业实践ESG可持续理念之外,我们也积极投身“林业碳汇”活动,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春季,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河南丹江湿地保护项目”中种植约25亩共2500株树,以恢复丹江口水库及周边的森林和湿地系统,增加森林碳汇、减缓气候变化。未来30年,预计有助于减少40到50万公斤的碳排放。这一举措,也是在落实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回馈社会”核心价值观。
联手股东方摩根士丹利 推动ESG全球前沿投研成果的本土实践
股东方摩根士丹利在ESG领域已积累了许多投资研究经验。早在2009年,摩根士丹利在集团内部就成立了可持续金融组,为客户提供可持续方案及服务,成立了可持续投资研究所从事公益研究和推广,同时已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全公司各环节,全面拥抱和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达1.5万亿美元(截至2021年2季度末)。以2020年为例,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与所持公司管理层或董事会就其可持续性相关事务深入讨论的次数就超700次,对气候相关提案投赞成票的整体比例为61%。在2020年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评分中,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的各项指标得分为A及A+,其中权益类及固收类投资细分项目得分均为A+,超行业平均水平。
一直以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都与外方股东就ESG领域的国际前沿和本地实践保持着交流,双方间曾多次举办可持续投资研讨会就此课题进行探讨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未来双方还会深入合作研究中国ESG投资实践遇到的挑战和应对(不排除协同第三方研究机构),深耕ESG投资本土化实践,为政府及监管机构献计献策;引进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成熟的海外ESG投资理念以及结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目前的本土实践,推出适合投资者的主动型ESG投资产品;此外,还将积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推广树立ESG投资理念,引进国外优秀实践。
“双碳”背景下,携手建立中国市场ESG生态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ESG的小生态,然而由于缺少权威的主体机构,影响了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若能够设立类似PRI的机构,一方面能够制定ESG的行动方案,使得参与主体能够步调一致,推进ESG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机构可以发挥权威指导作用,能够指导参与主体的ESG行动方案,并建立ESG分享机制和中国ESG知识库。
ESG的本土化不仅需要参考成熟市场的主流评价标准,更需要制定更加客观合理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ESG标准。例如,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举措,对全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正面影响,在设计中国本土化的ESG标准过程中应在社会因素中加以突出这一差异化因素。
ESG理念的普及和实践水平,离不开ESG研究能力的提高。建议鼓励国内ESG专业研究机构,通过结合ESG的先进理念和本土化市场特点,提升中国本土化ESG研究水平。高等院校在ESG学术研究和推动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高等院校可将发展经济学、环境学、城市规划、资产管理等多学科进行充分融合,培养多学科复合背景人才,推动ESG与传统学科的交叉研究。
原标题:【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积极推动ESG全球前沿投研成果的本土实践】 内容摘要:峰会汇聚3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7个议题展开研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在“‘双碳’背景下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5662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