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又迎来基金清盘高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240只基金清盘,较2020年全年清盘数量增长近四成,仅次于2018年的430只。然而,存量迷你基金依旧泛滥,仍有800余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已踩上基金清盘红线。在这类迷你基金中,有不少品种贴着2亿元发行红线成立。有的“短命”基金存活不足半年,成立不久就火速清盘。其中,机构撤退是导致基金火速清盘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清盘是基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部分产品出清有利行业健康发展。对基金公司而言,迷你基金的壳价值正在降低。一些规模极小的基金,若没有机构资金持续流入,终将难逃清盘命运。
基金清盘增多
继2018年之后,今年又迎来基金清盘高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来已有240只基金清盘,这一数量仅次于2018年数据的430只,较2020年全年清盘数量增长近四成,更远超过2019年的132只和2017年的108只。
与2018年混合型基金为清盘重灾区不同,从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是今年清盘的重灾区。今年以来,共有104只债券基金被清盘,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达到56只。此外,还有35只股票型基金和92只混合型基金,以及7只QDII基金和2只货币基金今年被清盘。
从清盘原因来看,有127只产品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113只产品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被清盘。
中小型公司产品是此轮清盘潮的主力军,不过,也有头部公司加大对产品的清理力度。今年来,南方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公司清盘数量较多,南方基金今年清盘基金达到18只,创金合信基金清盘基金11只,招商基金清盘基金10只,抖客网,华安基金、银华基金等均有超过5只基金清盘。
近年来,迷你基金清盘逐渐常态化。一位华东地区基金人士表示,总体来看,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行,基金发行变得容易,从这两年基金发行连续迎来大年可见一斑。因此,基金公司“保壳”的需求正在减弱。不过,也有基金人士表示,会保留一部分迷你基金,“留壳”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要新发一只产品,流程起码需要3个月。如果批文不够用,就发不了新产品。而且清盘数量太多,对公司名誉也会有影响,所以我们公司仍有两只规模极小的基金没有清盘。但相较于以往而言,迷你基金的价值已经大幅减弱。”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在清盘的基金中,多为业绩不佳的基金。上述基金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进一步强化,分化也成为基金行业的显著特征,业绩好的基金受到追捧,业绩差的基金会被淘汰。某种程度上“而言,基金清盘可以被看作是基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加速出清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他表示。
迷你基金历来是困扰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的难题。数据显示,在清盘的240只基金中,有127只是由于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而终止合同的。在这些因规模过小而导致清盘的基金中,个别基金还格外“短命”。
比如,12月6日,人保安惠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布了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通告,自12月6日起进入清算程序。从原因来看,通告显示:“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并按其约定程序进行清算,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该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年度对应日为2021年12月5日,截至12月5日,该基金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已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
人保安惠三个月定开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规模经历了大起大落,2019年高峰期曾超过40亿元。不过到了2021年三季度末,季报显示,该基金规模刚刚超过1000万元。
机构撤退留下后遗症
一些机构投资者定制的基金,在遭遇大额赎回后,骤然沦为迷你基金,最终难逃火速清盘命运。两只成立于今年6月的场内指数基金,发行时规模双双在2.5亿元上下,后因机构撤离,规模迅速下降。例如,成立于6月24日的汽车龙头ETF,发行总规模仅有2.41亿元,持有人共1558户,是一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基金。基金上市通告显示,机构投资者持有71.92%的基金份额,个人投资者持有28.08%的份额。前十大持有人均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持有基金份额最多的为银华长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有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33.20%,第二大持有人为华泰证券,持有8.30%的份额。
不过,成立不久,机构投资者便迅速撤退。9月15日,该基金管理人就发布关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通告,称截至9月14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11月5日,该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无独有偶,另一只ESG龙头ETF成立于6月16日,成立初期机构投资者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高达97.95%,个人投资者仅持有基金总份额的2.05%。前十大持有人中,仅UBS AG一家就持有4000万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16.57%。成立不久,该基金迅速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11月6日,ESG 龙头ETF首次发布预警,称截至2021年11月4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12月15日,该基金进入清算程序,规模仅剩890万元,此时距离其上市仅有不到六个月。
也有不少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不久就清盘。7月31日,景顺长城泰源回报混合型基金进入清算程序,此时距离其成立日期2021年4月7日仅有不到4个月。
“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机构定制基金,其共同特征是单一机构客户持有占比过高。成立初期,这些基金的多数份额被少数机构客户持有。当机构客户大笔赎回时,基金规模便会骤减。”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分析,一些发起式机构定制基金,是根据机构的需求量身打造。当机构资金退出后,产品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可能面临直接清盘的命运。这类“短命基”以债券基金或灵活配置的混合基金居多。不过,若是“纯”机构定制的基金,不会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申购。而部分产品虽面向个人投资者,但机构持有比例较高,有机构定制的嫌疑。建议投资者关注基金的持有人结构,谨慎判断。
存量迷你基金泛滥
相比基金清盘的数量来看,存量迷你基金依旧泛滥。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市场上共有803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21只基金更是规模不足百万元。其中,还有6只不足10万元,已沦为袖珍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迷你基金可能难逃最终清盘的宿命。“如果没有找到其它机构承接,基金维持小规模生存,最终会被清盘处理。”某基金评价人士表示。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实际上,旗下存在大量迷你基金会使得基金管理人面临较高的监管风险。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证监会对于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普通发起式基金、权益类基金暂不纳入上述迷你基金计算口径。光大证券分析师秦波表示,若监管措施进一步升级,基金公司不仅会在短期内面临较高的处置成本,并且延迟发行也会严重影响新发产品的竞争力。
原标题:【机构撤退苦了“迷你基”逾800只踩清盘红线】 内容摘要:2021年又迎来基金清盘高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240只基金清盘,较2020年全年清盘数量增长近四成,仅次于2018年的430只。然而,存量迷你基金依旧泛滥,仍有800余只基金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6388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