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离“华尔街”

  无法逃离“华尔街

  先是心软,然后就很难逃脱了。张敏记得自己是在广州一家商场的休息区,第一次碰到了那两个拿着传单和小礼品的年轻人。他们邀请她去华尔街英语的学习中心参观,请她帮忙“完成个任务”,张敏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进去逛逛就可以出来。”

  可是,等出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华尔街英语的学员。后来报名的课程让她背上了5万元的“培训贷”。

  转折发生在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一个大约六七平方米的小屋里。张敏记得,小屋是透明的,四面都是玻璃。屋里的办公桌上摆着电脑,两把椅子放置在桌子两边。那是华尔街英语课程顾问的办公室,很多在华尔街英语报名的人都对这个小屋印象深刻。他们在这里一般要待上几个小时,会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甚至背上巨额贷款,和几年都挥之不去的自责。

  这间透明的办公室和其中的话术是一个庞大系统的一部分。1972年成立于意大利的华尔街英语,从2000年起在中国布局,鼎盛时期拥有70家门店和3000名员工。装修考究的门店坐落于国内各大城市的热门商圈,加上高端的产品定位,让它一度被称为国内成人英语教育“三巨头”之一。

  但很多身处其中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系统的脆弱。8月12日,媒体报道称,华尔街英语北区销售负责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长,公司将于接下来的一周正式宣布破产,并要求校长们通知到各个分校员工,尽快办理离职手续。各地的门店和小屋随之人去楼空。第二天,所有学员都收到了华尔街英语的官方邮件,在邮件中,华尔街英语声称会在未来的几天内给出一个详的细解决方案。截至发稿,学员们还尚未收到第二封邮件。

  看到这条新闻,张敏第一时间感到如释重负,“再没有人烦我,让我续课了。”可高价买来的课程还有一年才到期,她纠结了好一阵还是决定,“要维权,能要回来一点是一点”。

  “你为什么不去实现理想?”

  走进那间小屋前,张敏觉得自己的工作和英语并没有什么交集。那是2017年的元旦前后,张敏大学毕业已有3年,在市内的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她对英语并不感冒,“生活和职业都跟它不沾边”。

  在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走马观花一通参观后,张敏被带到课程顾问的办公室,那间透明的小屋。

  课程顾问是个年轻的姑娘,坐下开始和她聊家常,问完工作问生活,张敏没有防备,连当时的工作不开心都讲了出来。但她回想时发现,无论聊什么,话题都转向英语。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课程顾问问她大学时有什么人生愿望没有实现,有什么理想?张敏回答说没有。“你一定有的。”对方追问。想了半天,她回答:“我大学时想去新西兰做一个暑期交流。”

  “你为什么不去实现?”课程顾问的声音高了起来,并开始鼓励她,可以来这里学习英语,元旦刚好有优惠,将来去报考雅思,去新西兰留学,“说希望我可以实现理想,她帮我来做规划。”张敏“鬼使神差地”就答应了下来,在对方的要求下拿出银行卡,划走了500元订金。“她还说先冻结一下没关系,你不学的话到时候也可以解冻。”

  多位华尔街英语的学员回忆,他们在这个小屋有过类似的经历。课程顾问会问他们的学历、职业、家庭信息,甚至恋爱经历、个人爱好等,进行“交心”。有学员记得,在交谈中得知他养了一只猫,课程顾问会告诉他,自己有着同样爱好,并给他看手机里自己爱猫的照片。但话题最终的归宿都只有一个——报班。

  胡图也在2019年6月“入了坑”。那时她即将大学毕业,在杭州一家招投标公司获得了留用的机会。下班途中她在地铁站被销售人员拦下,“帮他们完成一下任务”,被带进了小屋。看出她对学英语有点兴趣,课程顾问告诉她“要投资自己”,“如果你学别的兴趣比如滑雪,其实也要花挺多钱的。”

  课程顾问给了她一套题,“做个测试,看一下你的水平”。胡图的专业是工程管理,从事的招投标工作也在国内进行,这些都和英语“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那时觉得自己上班了,也想学点东西什么的。”

  胡图此前没有对比过,也不知道学英语正常情况下要多少钱。她回忆,自己当时没有积蓄,聊天中,课程顾问已将她的收入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报出的首付和贷款分期价格刚好在她工资的承受范围内。

  27800元,胡图第一次报了华尔街英语的普通课程。

  当然,也不是没有后悔的时候。张敏走出那间小屋后曾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东西?”可接下来的几天,课程顾问每天热情地给她发微信。一般都是英语的励志格言,称呼也十分肉麻,“什么亲爱的、宝贝之类的”,张敏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但她觉得身边“没有朋友这么亲密地对我,很不好意思不理人家”。

  一个周末的傍晚,课程顾问约她去华尔街英语的门店见面。张敏答应了,她打算去把冻结的钱退出来。但进了小屋,一切似乎身不由己。这是一场漫长的谈话,直到地铁停运都没有结束。碍于心软和礼貌,张敏没能提前离开,她当时甚至认为,“人家跟你介绍这个东西可能是基于人的一种善良”。

  在课程顾问的讲述里,自己学历没张敏好,但在华尔街学了英语,现在每月工资1.4万元,“你现在才拿几千?差我多少,我是为了你好,你也可以做到的。”“你现在工作不开心,我有很多方法帮你找到新工作,我们认识很多行业里的精英。”“看你样子就知道你是单身了,你相信我,在这里你会很快找到另一半,这和学英语一样,多张口去做社交。”

  “你不能当兴趣学,花了这么多钱必须要学出来。”

  在那间小屋里,张敏也曾试图寻找各种借口“反抗”,但课程顾问总能找到理由推销。她表达过对学英语的不喜欢,也曾质疑课程的昂贵,课程顾问劝她“华尔街的课程虽然是贵,但是你一定会学有所成的,实现你的梦想。”

  仅有的借口只剩下没钱。她说自己付不起5万多元的学费。“我可以帮你贷款”课程顾问拿起她的手机说帮她看一下额度,点了几下,8000多元“微粒贷”的贷款就到账了。张敏只能硬着头皮把后面的事情办了。

  此前,张敏从没用过这些互联网借贷平台。从验证身份证,到人脸识别,每次一犹豫思考时,课程顾问都主动替她操作下一步。“微粒贷”的贷款不够支付费用,课程顾问帮她申请了百度教育金的贷款。整个流程下来,她已经负债5万多元。每月要还2300多元,每笔还款中贷款的手续费就有200多元。

  这些贷款把张敏压得喘不过气,她基本不逛商场,很多时候连晚饭都不舍得吃。更令她难过的是,她认为贷款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她有一个跳槽的机会,是同学内推的岗位,“如果我进了那家公司,跟现在比起来就是两条路、两个层次了。”但她担心跳槽的过程导致工资断档,还不上这笔钱而影响征信,把这次机会拒绝了,“感觉整个人生都被它影响了,但是作这个决定的也是我,没办法。”

  这被张敏视为自己社会阅历不足导致的“人生耻辱”。她后来反省,“其实就是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莫名被人家打了鸡血,觉得自己突然有了目标,也许她说得对,自己也想着要不就试一下,后面就后悔了,可钱也不好退。”

原标题:【无法逃离“华尔街”
内容摘要:无法逃离“华尔街” 先是心软,然后就很难逃脱了。张敏记得自己是在广州一家商场的休息区,第一次碰到了那两个拿着传单和小礼品的年轻人。他们邀请她去华尔街英语的学习中心参观,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788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罚 媒体:在中国经营就要遵守中国法律
下一篇:汉高股份遭罚没超60万元 旗下品牌产品“施华蔻怡然染发霜”抽检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