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泰股份核心技术人员“大换血”,“三创四新”属性或有不足

  润泰股份在报告期前后,核心技术人员出现了明显“大换血”,而8成专利依靠外购的情况也凸显公司在独立研发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此外,高新资质问题上的模糊不清,也让人对其创新资质问题感到担忧。

  在创业板IPO过程中,拟上市公司往往会遇到交易所询问“三创四新”问题,即企业是否符合“创新、创造、创意”的定位。因此,研发团队特别是骨干技术人员的稳定性、专利成果多少、高新资质是否拥有,是拟上市公司能否顺利通过审核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对于润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泰股份”)这家公司而言,其报告期(2018年~2021年三季度)前后核心技术人员出现“大换血”、8成专利依靠外购、独立研发能力不足,以及高新资质存在疑点等,均反映出公司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需要监管层在审核中多加注意。

  核心人员变动信披遗漏

  众所周知,“董高”人员对公司治理、经营的稳定性、持续性是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也因此在企业IPO反馈问题中,经常会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关注点,即公司近三(两)年董事、高管是否发生重大变动,是否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而“首发办法”中也有要求,申请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需满足最近2年内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发行条件。可结合润泰股份2019和2020年的公司管理层变动情况看,其多名高管、核心人员出现变动是需要公司解释的。

  招股书披露,2019年4~5月,公司员工仇勤俭、王永宽将其所持股份全部转让给泰州润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润企管”),陈业宝将其所持股份全部转让给张润赟,三人皆因离职而退出投资。其中润润企管为公司实控人控制公司,张润赟为实控人之女。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只披露了仇勤俭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陈业宝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而未提及王永宽的任职情况。要知道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时的资料曾显示,王永宽为公司的核心员工。此外,2020年上半年,公司另一核心员工周静也因离职而退出投资。有意思的是,公司在招股书中却表示近两年核心技术人员并未发生变动,而前述核心人员的变动及其离职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也未披露。

  更为异常之处还体现在核心人员王永宽的股权转让价格方面。财务报表附注显示,仇勤俭、王永宽、陈业宝三人都是通过2016年10月公司定向增发而获得的公司股份,彼时三人入股的价格均为4.5元/股,对价分别是225万元、22.5万元、270万元。但三人离职时的股权转让价格却不一致,其中仇勤俭、陈业宝都是按照入股成本定价,转让价格仍然是225万元、270万元;而王永宽则是按照入股成本溢价4.08万元定价,转让价款为26.58万元。尤其在同时期且受让方都是润润企管的情况下,王永宽似乎是更受“青睐”的一个员工,因此其股权转让价格的合理性也需要解释。

  自主研发能力明显不足

  前述核心员工的离职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得而知,但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对公司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同时,公司外购专利占比较高也让人担忧其独立研发能力的不足。

  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时的资料显示,报告期之前,润泰股份的核心技术人员一直是於宁、张理文、王永成、张高锋4人。然而本次IPO招股书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却出现“大换血”,目前的核心技术人员变成了张世元、於宁、宋文国3人,而张高锋在报告期初已经离职,张理文、王永成则没有出现在招股书中。新增核心技术人员中,张世元为公司实控人,宋文国为张世元之妻弟,原核心技术团队只保留了於宁1人。对于核心人员变动之大,公司并未解释原因。

  虽然创业板与科创板定位不完全相同,但其定位也反复提及了“创新”一词,因此对于创业板拟上市公司来说,研发团队特别是骨干技术人员的稳定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也坦言,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露,研发的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等,则可能导致公司竞争优势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

  除了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的问题,发明专利数量多少也往往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但对于润泰股份来说,其有8成发明专利是来自外购,这意味着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可能存在短板。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12月17日,在润泰股份所拥有的25项发明专利中,仅有5项为自主研发取得,剩余全部来自外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0外购发明专利中,还有7项是在报告期前购得,余下13项全部是在报告期内购买而来。

  《红周刊》发现,公司购买的这些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较早,抖客网,有的距今已超过10年,其中有18项是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申请的;2项在2016年、2017年申请。与此同时,公司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也都是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申请的,说明公司迄今已有4年无新发明专利问世。因此,对于公司在报告期内大量购买“老”专利的操作,一方面让人担忧其独立研发能力,而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其技术先进性持怀疑态度。

  从核心技术对应的发明专利来看,情况更为尴尬。招股书披露的9项核心技术对应的6项发明专利中,有3项发明专利来自外购。这意味着,公司的两大核心产品十二碳醇酯、十六碳醇酯对应的发明专利有一半通过购买取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核心技术方面对他人技术是存在依赖的。

  就润泰股份目前的研发情况看,其似乎更倾向于靠外购专利来解决研发的短板,而不是把钱直接投放在研发上,对于这一点,从公司报告期内一路下滑的研发费用率上也可见端倪,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9%、3.83%、3.78%、3.65%。

  研发费用占比的下滑是否意味着公司的研发成果已经达到了行业高度而不需要大量投入了呢?答案恰恰相反。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虽然高于行业均值,但与同行相比其研发转化能力却是较低的。

2页 [1] [2] 下一页 

原标题:【润泰股份核心技术人员“大换血”,“三创四新”属性或有不足
内容摘要:润泰股份在报告期前后,核心技术人员出现了明显大换血,而8成专利依靠外购的情况也凸显公司在独立研发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此外,高新资质问题上的模糊不清,也让人对其创新资质问题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8106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以科技创新赋能美好生活,海信冰箱引领行业智能新风向
下一篇:佬酒掌柜供应链团队参观泸州老窖产区,发掘酒水行业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