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受追捧 是“风口”还是“虚火”?

  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被热捧的背后,这个新兴业态有哪些创新价值值得关注,又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侦查。

  眼下,“收藏”这件事正在被互联网改变。

  “第一批数字藏品刚上线就全部售罄!”4月16日晚,90后青年艺术家洪张博在社交媒体账号更新了一条消息,言语间满是雀跃。就在当天下午,两件由他创作、共计发行60份的数字藏品正式上线。“1分钟,全卖没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巨大热情!”

  在圈内人看来,本硕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洪张博,是一名典型的学院派青年艺术家。现在,他的作品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油画外,还多了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呈现形式——数字藏品。

  在洪张博的故事背后,反映了一个新的趋势:数字藏品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风靡全球,引得各路玩家纷纷入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据数据领域研究平台头豹研究院测算,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数字藏品为何走红?它将对文化和消费领域产生哪些影响?快速增长的背后,又暗藏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全新收藏体验,赋能文化消费

  早在2021年初,数字艺术家Beeple以拼贴的方式,将自己此前创作的数千幅画作组成了一幅数字艺术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这件作品最终以6934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也是佳士得拍卖行首件以NFT形式拍卖的艺术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好奇——什么是NFT?

  一般认为,NFT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也可理解为一种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证明。不同于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个NFT都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数字资料,作为虚拟商品所有权的电子认证或证书。简单来说,NFT就像数字资产的身份证,它能够指向数字艺术、游戏、域名、门票等任何内容,使其成为可以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数字资产。

  在国内,NFT更多地以数字藏品的形式为人所熟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技术原理与NFT基本一致,但在发行渠道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海外市场的NFT多是基于以太坊等公链发行确权,与虚拟货币直接或间接挂钩。我国监管部门一直严令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市场的数字藏品主要依托各平台旗下的联盟链发行,且大部分主流平台都禁止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弱化了金融属性,降低了炒作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自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这片新蓝海正在吸引更多主体加入,行业生态圈已经初现。

  掌握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头部互联网企业,正成为数字藏品的平台搭建方。2021年6月,支付宝联合敦煌美术研究所,在“蚂蚁链粉丝粒”支付宝小程序上限量发布了“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付款码皮肤;同年8月,腾讯上线了“幻核”应用软件,首期限量发布“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京东也紧随其后,于12月上线灵稀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有头部互联网企业作信用背书,这些平台发布的产品大部分一经推出即被抢空。

  作为掌握重要资源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已成为数字藏品主要的IP方之一。众多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正在以一种虚拟的方式,被大众所了解和收藏。河南博物院发布的文创数字藏品“妇好鸮尊”,售价19.9元,限量1万份,一秒内即宣告售罄;湖北省博物馆发行的1万份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的数字藏品,同样上线即售罄;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基于太阳神鸟、大金面具等文物推出的6万份数字文创也在50秒内售罄。

  由于数字藏品自带“流量”,因而这股热潮也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消费品领域。运动品牌安踏围绕冰雪主题,发行数款冬奥纪念版数字藏品;国潮化妆品牌毛戈平推出国风数字藏品“凤凰图腾”和“双凤扇”,购买相应产品即可赠送。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藏品新奇时尚的概念、全新的数字化体验和酷炫的展示方式,是消费品牌粘连年青一代天然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为品牌营销提供新的触点,更能从精神、体验层面,更深层次地传递品牌价值。

  加速“破圈”的数字藏品,创新价值何在

  曾经,收藏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邮票,或是一瓶名酒等,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现在,数字藏品大多仅存在于网络上,因而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数字藏品到底有何价值?

  在采访中,许多艺术工作者表示,数字藏品更新了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观看和收藏方式,通过科技的方式让艺术更加亲近大众。“受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展览受到种种限制,而数字艺术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在观众与艺术品、艺术家之间迅速建立连接。”洪张博介绍,目前很多机构都为个人艺术家的作品“上链”提供合作和服务。“就我个人而言,数字藏品的创作让我在艺术风格上有了一个大胆的突破,也让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和喜爱。”

  “数字藏品还提供了一种重新分配艺术话语权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商业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龙凯表示,过去,艺术评价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大的画廊手中,对于艺术家来说,仅靠个体的力量很难推动自己的作品变成艺术品。有了数字藏品以后,艺术家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掌握部分话语权的可能性。

  不少艺术工作者还在采访中谈到数字藏品对于版权保护的积极意义。他们认为,数字藏品相当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张“身份证”,将有利于解决网络上“作品热门而作者不为人知”的尴尬问题。此外,“上链”后的作品将接受全方位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袭问题,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文化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目标用户而言,数字藏品往往代表了一种圈层认同。在部分平台上,用户收藏的数字藏品会展示在个人主页上的醒目位置,有玩家表示,这其实就是一种“身份标识”。

  00后玩家周雷,目前活跃在多个数字藏品平台上。他为热衷于购买数字藏品的人群描绘了一幅“用户画像”:“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由于目前大多数数字藏品的发行价格很便宜,很多人抱着‘尝鲜’的心态参与抢购;一部分人是为了社交,交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喜欢某些特定IP。”周雷表示,对于“Z世代”消费群体来说,他们更偏好数字世界里的消费和社交分享,且追求独特的个性表现和审美体验,数字藏品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消费偏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偏好。”赵龙凯认为,互联网时代藏家对于数字藏品的偏好,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种新潮流。这关乎新一代艺术收藏家与艺术爱好者们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世界、价值体系与审美观念。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数字藏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契机。由于自带“线下”的基因和场景,传统行业一旦与数字藏品相碰撞,往往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原标题:【数字藏品受追捧 是“风口”还是“虚火”?
内容摘要: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8522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深圳公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消费者权益“与时俱进”
下一篇:2022年科学营养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美赞臣公布安敏健LGG最新临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