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视野聚焦在中国,慢慢等来好时候。
早在20年前,时任奥迪总规划部高级技术经理的万钢,在带领德国汽车工程师代表团回国考察后向国务院撰文提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跨跃式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切入口。如果中国发挥体制研究优势,抖客网,速度很容易赶得上。”
和内燃机汽车不同,电动车没有复杂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它给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百年一遇的换道超车机会。
伴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启动,在这条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全新赛道上,先后涌现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超过100家。
俞信华对36氪介绍说,大约在2015年前后,IDG正式成立了汽车小组,其中不乏几位深耕理工科的PHD人才。团队一起集中走访了四五十家新造车企业、访谈了二三百人,系统性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链做了深入梳理与研究。
“当时在产业初期,看得懂行业的人凤毛麟角。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去知乎上刷刷帖子都能解决一大半的技术问题。但我们当时用了很慢的方法,去找来最前沿的paper,看硅谷团队的研究方向、创新点,再把排名前几团队里的核心人物的paper全部打印出来再研读,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形成认知,判断哪些方向是属于未来的。这对我们后续和创业团队深入沟通,也提供了很大帮助。”
沿着这个路径,IDG在2016年投资了蔚来汽车;在2017年A+轮入局小鹏汽车,成为其最大财务投资方,并在B轮、C轮坚定加注。如今的小鹏,成为了会造车、造飞行汽车、还研究机器人的小鹏。
这一系列的投资动作,俞信华本人也亲自参与其中。
“当时我们内部统一了认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核心方向,到现在依旧未变。未来汽车最难的不是造出来,而是如何定义。”俞信华对36氪表示。“新势力受益于电动化新兴机会,可以依靠新电子电气架构,在打造智能化用户体验上形成一定优势,他们可以率先启用更先进的EEA(电子电器架构),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的领先,打出产品差异化。”
电动车的市场前景在俞信华看来足够大,而其还将重构汽车供应链。“过去大量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商,已经在进行汽车电子的布局。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持续深入,例如智能座舱、微电机等体验升级,消费电子的渗透率会越来越大,消费电子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电子转型升级,这10万亿市场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谈及智能化,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便是自动驾驶技术,它是一辆智能电动车的灵魂,这也是IDG所看重的细分板块之一。
自动驾驶技术的三个步骤分别是“感知”、“判断”与“决策”。如果打个比方,你也可以理解为“眼睛”用以收集外界的信息,通过“脑”把看到的东西抽象形成模型,再加以判断、做出决策,然后用“手和脚”去贯彻执行。
跟踪自动驾驶赛道多年的过以宏,介绍了这样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从L2、L3辅助驾驶逐步演进到L4无人驾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整车厂更青睐于此;另一种是直接研发L4级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然后在整车上进行普及适配,这种跨越式路线的实践者则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轻舟智航、ZOOX等自动驾驶公司为多。
“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虽有‘门派’之分,却绝不是非黑即白。”过以宏提供了这个别样的角度。
自动驾驶技术是异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渐进路线最开始不被看好能逼近于L4,但发展至今,却有着不错的进展;而跨越式则认为落地时必须做到真正的无人驾驶,实则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监管”的测试与迭代。所以,无论是从哪端为起点,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跃进,都无法用“突破瓶颈”来形容;而是一个通过全系统性创新,去无限逼近于理想状态的过程。
在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尚未萌芽时,IDG便开始寻找优质的自动驾驶人才和项目。早在2016年,IDG便在A轮投资了硅谷无人车独角兽ZOOX。同年,在中国,小马智行便在成立之初获得了IDG的天使轮投资。
按照过以宏的说法,IDG投资自动驾驶的核心逻辑,即“志在必得”四字。“什么是志在必得?我们的目标是,当无人车得到上路许可的那一天,针对这两类公司——以无人驾驶技术驱动的智能汽车、装配于整车上的无人驾驶技术,IDG要占有市场上最大的份额。”
“虽然终局与途径相关,但哪条路也许都走得通。所以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投错,而是错过。”这昭示着过以宏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与笃定。
此外,作为电动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占到了整车总成本约42%。
俞信华分享说,IDG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动力电池的布局,一个是从消费电子端切入做电池,比如对欣旺达的投资;一个是从整车厂端切入做电池,比如对蜂巢能源的投资,后者最早是长城汽车的零部件部门。
跟踪动力电池的15年来,IDG对这一赛道的认知也在持续积累和迭代。俞信华认为,长远来看,动力电池并不是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它最后会是一个标准化、可规模化量产的能量模块、能量载体的角色。
经过10余年的布局,IDG在电动车产业链已涵盖整车厂、汽车电子、自动驾驶、动力电池、芯片等全维度投资版图。投资的产业链公司包括: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阿尔特、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ZOOX、嬴彻科技、轻舟智航、宽凳、禾多科技、Luminar、北醒光子、美新半导体、地平线、天奈科技、欣旺达、海博思创、蜂巢能源、星星充电、重塑科技等。
“在新能源车赛道,未来有10年以上是高速发展期,技术进步和集中度上升是行业趋势。”俞信华判断,在智能出行领域,中国有很大的机会诞生一批“世界级公司”。
原标题:【IDG资本:电动车未来有10年以上是高速发展期】 内容摘要:把视野聚焦在中国,慢慢等来好时候。 早在20年前,时任奥迪总规划部高级技术经理的万钢,在带领德国汽车工程师代表团回国考察后向国务院撰文提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跨跃式发展,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533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