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背后的资本战局:10个月流入60亿元,谁能成为“中国星巴克”?

  2021年元旦,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周华将投资意向书送到了M Stand咖啡创始人葛冬手里。而在3天前,他们才第一次见面。

  与葛冬初次见面时,周华只是想去聊聊,并无意投资,因为同事告诉他“价格太贵了”。并且,在过去一年里,他的团队几乎看遍了咖啡行业的大部分公司,市场上有点规模的品牌都聊了一遍,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找到适合投资的标的,对该赛道也逐渐失去了期待。

  但跟葛冬仅仅聊了15分钟后,周决定投资M Stand。

  给出的理由很简单,M Stand的各项经营数据和过往业绩都很好。周华对《中国企业家》透露,当时M Stand旗下有10家门店,这10家店在完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仅靠经营收入,在18个月内就全开出来了。“所有门店的单店人效、坪效、复购率以及回本周期等数据甚至比星巴克还要好。”

  比较棘手的是,当时的M Stand已定下了其他投资机构,如何让葛冬接受挑战者创投的投资,对此周华下了一番功夫。在2021年跨年夜当晚,周华再次约见葛冬,“游说”了近5个小时。两人从2020年12月31日晚上9点,一直聊到了2021年1月1日凌晨2点。事后,周华笑称两人“等于一起跨的年”。

  周华表现出来的诚意,对行业理解的共识,以及挑战者创投创始人唐彬森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人的背景,最终打动了葛冬。

  2021年1月15日,M Stand宣布完成首轮超1亿元A轮融资,由CMC资本领投,抖客网,挑战者创投跟投。7月23日,M Stand再次完成5亿元B轮融资,由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高榕资本、CMC资本、挑战者创投跟投,投后估值达40亿元。

  不仅是M Stand,自2021年以来,资本的热钱不断向咖啡赛道流入,数个咖啡品牌获得多轮融资。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融资披露总额接近60亿元。

  其中Manner在6个月内连续融资四轮,投后估值达28亿美元(超百亿人民币);Seesaw则获得过亿元A+轮融资;三顿半获数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45亿元。除此之外,永璞咖啡、隅田川、挪瓦咖啡、时萃SECRE等数个咖啡品牌均获得过融资。

  在外界看来,咖啡赛道一片火热,投资人不是在聊咖啡,就是在前往投咖啡的路上。“因为资本相信,在咖啡这个万亿级规模的赛道上,未来会跑出一个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公司。”永璞咖啡创始人铁皮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透露,从去年到今年,因业务和品牌力的提升,永璞咖啡的估值增长了十几倍。

  而周华坚信,中国一定会出现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咖啡连锁品牌,“我们是怀着这样的目的,去行业内寻找这样的企业。”

  但也有人认为,咖啡赛道远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疯狂。“今年真正拿到大额融资的大概只有Manner、M Stand,还有第三家吗?”一位关注咖啡赛道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称,现在很多投资人确实关注咖啡赛道,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而周华对此也表示认同,他称咖啡赛道缺少“好的投资标的”。

  另一方面,创业者也感受到了投资人的这种“纠结”。上海一家咖啡品牌创始人称,他今年跟几十家投资机构聊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看好咖啡赛道,但都想再看看,所以真正出手的机构并不多,“他们认为咖啡赛道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

  资本鏖战上海滩

  2015年,韩玉龙夫妇在上海滩的一个2平米的摊位上,开了首家Manner门店。3年后,今日资本徐新以8000万元天使轮投资进入Manner。6年后,Manner线下门店达到100多家,估值28亿美元,平均单店估值超1亿元。

  市场传言,“风投女王”徐新在Manner第四轮融资时,已落袋10亿美元,不到3年时间获取80倍收益。此消息一出,资本圈和舆论皆为之疯狂。

  随着淡马锡、字节跳动战投部、美团龙珠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先后入局,Manner稳居新咖啡品牌第一梯队。

  但在2018年之前,Manner创办三年时却只开了3家门店。转折点在2018年,这一年瑞幸成立,通过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打法,瞬间点燃了整个咖啡赛道,也给外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互联网打法和疯狂开店。

  2018年初,徐新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星巴克的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吗?那为什么你一喝咖啡就想到星巴克?因为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所以开店是一个解决方案。”

  于是,在获得今日资本8000万天使轮融资后,仅用三年半的时间,Manner从3家门店迅速扩张到133家。

  随着Manner规模的不断扩大,估值持续攀升,价格也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我们接触Manner时,已经有一两百家门店,对我们机构来说已经偏后期了,我们再进去意义不大。”周华称。

  持续看好咖啡赛道的投资人便开始寻找新的标的,同样诞生于上海的精品咖啡品牌M Stand以黑马之姿进入了投资人视野。

  2017年,M Stand成立于被法国梧桐包围的华山路旁。之后,曾推出过多款刷屏朋友圈的爆款产品。其“一店一设计”的工业风个性化门店设计,跟星巴克第三空间形态更为接近,这些也让投资人们更为兴奋。

  “如果对比星巴克,你会发现,星巴克客单价很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它的品牌力很强,包括它的品牌文化、空间等都是它的门槛。”在周华看来,如果从客单价和注重空间感、品牌力等方面对比,M Stand跟星巴克比较类似,“Manner更倾向于走性价比。”

  此外,M Stand的创始人葛冬曾任腾讯互联网广告营销负责人,并在市场杂志《男人装》从业3年。其互联网背景,擅长品牌定位、战略规划和营销,也是投资人看中的原因之一。

  “M Stand创始人无论是格局、经历,包括所做的事,跟咖啡创业这件事都非常匹配。”周华称。

  “中国星巴克”的故事

  初期看项目时,线下数量众多的咖啡品牌,着实给周华出了道难题。“光上海就有8000多家门店,这里面有很多旗下仅几家店的小连锁品牌,面对这种情况会比较纠结,你不知道哪些品牌能够跑出来。”周华称。

  但他内心笃定要投就投“中国的星巴克”,“无论是品牌定位、消费场景还是产品,只有超越星巴克才有意义,做别的没有意义”。

  中国的咖啡品牌10个中有9个想成为星巴克,这是资本想象中的故事还是时代给予的机遇?打造“中国星巴克”的逻辑从何而来?

  周华判断,未来大的消费行业,全球每个品类的前十名中,至少有三个是来自于中国的品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赛道是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如联合利华、宝洁、可口可乐等。“咖啡赛道足够大,未来,非常有潜力会出现类似星巴克的中国本土咖啡连锁品牌。”

  另外,中国的咖啡市场足够大,仍是一片蓝海。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些年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但是,反观上一个高喊要成为“中国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就知道成为星巴克是一件多难的事情。为达到星巴克的规模效应,瑞幸最初的打法就是烧钱疯狂开店,但换来的结果是巨额亏损和财务造假丑闻。

  星巴克的商业模式是重资产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如何平衡好扩张速度和稳健经营是创业者需要面对的严峻现实问题。

  对此,M Stand和Manner走了不同的路径。

原标题:【 一杯咖啡背后的资本战局:10个月流入60亿元,谁能成为“中国星巴克”?
内容摘要:2021年元旦,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周华将投资意向书送到了M Stand咖啡创始人葛冬手里。而在3天前,他们才第一次见面。 与葛冬初次见面时,周华只是想去聊聊,并无意投资,因为同事告诉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848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涉重大关联交易管理不规范等,内蒙古托克托农商行被罚60万
下一篇: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设置过渡期5个月